工信部约谈特斯拉:产品减配为哪般?

近日,特斯拉“减配”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起因是国产特斯拉Model 3宣传资料以及电动车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上明确标注的整车控制器型号与实际不符,由标配HW3.0降为了HW2.5,特斯拉的“减配”事件将汽车行业减配弊病再次暴露。随着网络信息的公开普及,汽车减配必将会引起轩然大波,一些确切的减配事件往往成为公众事件,但一些难以确定或难以证实的减配,则不断伤害行业公信力。

■产品减配为哪般

自从跨国品牌车型本土化生产以来,对于配置降低甚至减少的现象,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很多企业试图通过两厢车变三厢车、车辆加长等手段改善车辆形态,以推动销量的提升。虽然从数据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车辆在热销一段时间后,往往都是会进行减配。

在国内汽车市场,价格始终是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汽车产品来说,当下很多品牌都存在着减配的现象。为了压缩成本、增加利润,有些品牌在舒适性、科技感的配置上“做手脚”,一些品牌则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做减法”,诸如在整车框架、防撞梁等事关车辆安全性的地方进行减配。此前,新速腾从隔热玻璃变成普通玻璃、标致307取消了超级锁止装置、悦动隔音棉消失、国产奔驰E级四门两盖“铝换钢”、思域B柱断裂,都无疑是汽车减配的证据。前段时间,帕萨特在中保研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拿到较差成绩,也被舆论认为是典型的结构性减配。

对于车企的减配行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认为,首先要看车企是否存在故意隐瞒,同时减配后的车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如果减配行为既没有隐瞒,减配后也符合国家标准,那么这个行为就不必去非议。消费者如果不认同这种减配行为,可以选择不购买该车。如果减配造成质量问题,就必须按质量问题解决,引起企业的重视。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表示,车企针对减配行为应该和消费者做好沟通,在配置表上表述清楚,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知情权。一些车型的减配行为除了减少成本的因素外,确实还有特殊情况下缩短交付时间、适应中国国情、更易维修等原因。“目前,整个互联网信息是非常充裕的,针对某个车型消费者其实可以得到很大的信息量。再加上当前整个车市行情不好的时候,消费者的购车行为也会更加理性,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研究。车企故意隐瞒的减配行为,将会更直观地在市场销量上得到体现。”方寅亮认为。

■消费者取证难维权难

在消费者针对车型减配造成的质量问题进行维权时,很多时候企业更愿意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待消费者的维权,要么充耳不闻,要么打压灭火,同时悄悄地在下一代车型上改进。有分析人士指出,汽车企业之所以敢于减配,与我国市场长期的重商主义不无关系,在企业与消费者的纠纷中,消费者往往成为弱势一方,不但面临维权成本高、维权途径少、维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还往往受到各方压力,使维权难上加难。

此次特斯拉减配事件发生后,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关于中国制造Model 3环评清单问题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说明》指出,上述问题是因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于2月10日复工复产后供应链受阻所导致,随着产能以及供应链恢复,特斯拉将陆续为这部分车主免费更换HW3.0组件。《说明》同时指出,在没有选装FSD功能的情况下,HW2.5和HW3.0的驾乘体验和使用安全上基本不存在区别。

此后,工信部就Model 3车型部分车辆违规装配Hardware 2.5组件问题约谈了特斯拉,责令特斯拉按照《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立即整改,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生产一致性和产品质量安全。

至此,特斯拉才决定免费给既有Model 3车主升级芯片,新购国产Model 3的用户无论是否选装FSD,都将享有HW3.0硬件。对于尚未提车的订单用户,特斯拉将根据车主意愿决定先交车再升级芯片,还是取消订单。

一些消费者显然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认为特斯拉这一减配行为构成欺诈,希望得到“一赔三”的解决方案。但我国汽车市场多年来,基本没有出现过主机厂为批量产品“一赔三”的情况,而这是导致主机厂敢于与消费者正面交锋的背后逻辑。对此,杜芳慈直言不讳地表示,我国消费者不光在汽车减配问题上维权难,在大部分维权事件上都很难。不过,一些消费者不合理的维权要求也不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要合理合法维权,不能胡搅蛮缠。

■杜绝减配更要靠法律

有分析人士指出,热销产品尤其是合资产品,本土化生产后减配,与我国现行的汽车标准与欧美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有关。仅以胎压监测功能为例,自2003年起美国就强制要求所有出厂的新车均需配置胎压监测,欧盟则在2014年11月1日以后不允许未配备胎压监测系统的车型销售。在我国,根据《乘用车轮胎气压检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规定要求,2020年1月1日起,我国生产的所有乘用车才必须安装直接式或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

一位从事汽车法律研究的律师认为,提高行业标准、提升监管水平是我国所有工业发展提振的前提,只有尽早提高我国汽车一致性标准且应将该标准与欧日美标准比肩,才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王道。有专家也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紧出台相应标准政策,在借鉴国外成熟标准的同时,应该根据自主品牌企业竞争力与特点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政策。另外,也应当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与支持自主品牌提高安全标准,保证国内消费者安全的同时,提高汽车产业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

依靠法律法规固然重要,但是市场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之一。随着各类测试的增多,一些产品在测试中往往暴露真实实力,影响市场表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参考意见。杜芳慈认为,我国目前的汽车行业相关标准立足于我国国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宜因为某些品牌减配就贸然提高标准,更应该让市场来约束车企的减配行为,而法律则作为最后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