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宛男:PPI终于出现了拐点 宏观面积极变化引领股市上扬

三大宏观数据及货币政策工具变化本周“扎堆”亮相,由此触发了A股的上涨行情。

这三大变化是:1、高企坚挺了一年之久的PPI触顶回落,CPI和PPI剪刀差收窄;2、前11个月进出口数据出炉,同比增长22%,人民币汇率创三年半新高;3、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流动性1.2万亿元。

宏观数据的变化及央行全面降准更多释放的是积极信号,资本市场也一改之前的牛皮盘整格局,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沪指一周涨1.63%,深成指涨1.43%,上证50涨4.1%,沪深300涨3.14%;而创指和科创50分别跌0.32%和0.63%。

特别是沪指,已连涨5周,且连破3500点与3600点两大关口;熊了一年的上证50和沪深300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上涨。

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三件宏观大事。

首先是本周二(12月7日),央行宣布从12月1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8.9%下调至8.4%,可释放流动性1.2万亿元。

但当日股市反应平平,沪指仅上涨0.16%,深成指还有所下跌。在笔者看来,之所以没有引发大涨,原因是央行降准主要是让实体经济受益,股市固然也可能有活水,但最多只是“零头”而已。

接着,本周三(12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前11个月进出口数据:以人民币计价,我国进出口总值35.39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进出口总值5.4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3%,比2019年同期增长31.9%。当日沪指大涨42点,涨幅为1.18%。

显然,进出口大增的背后是人民币升值,同时也说明外需还比较强劲,内需也有所回暖。

果然,次日(12月9日、周四),媒体报道称,截至12月8日16∶30日间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报6.3535,创三年半新高;人民币一篮子汇率指数也处于2015年“8·11汇改”以来的最强势水平。而正是人民币不断走高,才引发外资不断进入A股市场。

有媒体报道,今年以来至11月30日收盘,外资通过陆股通合计净买入A股3431.77亿元,已超去年全年的2089.32亿元,“新老蓝筹”则是未来加仓方向。

最重要的还是国家统计局于周四发布的11月CPI和PPI数据:其中CPI重回“2”区间,上涨2.3%;PPI从上月的13.5%回落至12.9%,二者剪刀差由上月12个百分点收窄至10.6个百分点。

笔者一个多月来多次撰文认为,PPI不断创历史新高是A股难以走强的首要原因。我们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从今年1月的1%,以少见的强劲和坚挺走到10月的13.5%,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更是从今年1月的1.4%,走到10月的17.1% 。 上游原材料成本大涨13-17%,下游消费品价格只涨1-2%,这让绝大多数的中下游企业利润从何而来?企业盈利下降甚至亏损,股市又如何涨得起来?如今PPI终于出现了拐点,股市上涨的最大威胁终于离我们而去,这当然是好事!于是,沪市在周三上涨42点后,周四再涨35点(最高涨50多点)。

问题是,接下来会怎样?笔者注意到三个现象:一是尽管本周沪指和深成指涨幅均逾1%,但两市4550只交易个股中,上涨股约占48%,下跌股倒要占52%;而且沪市的周成交量约比上周增加10%,深市的周成交还是下降的。二是170只总市值千亿元以上的大盘股中,上涨股与下跌股的比例约为75: 25;而1000来只流通市值20亿元以下的小盘股中,涨跌比约为30:70。三是自10月底上市的成大生物破发之后,并无新股破发,而本周新股破发又起,周五上市的尚未盈利的科创板新股迪哲医学,发行价52.58元,收盘41.1元,破发幅度21.83%;而本周跌幅最大的正是数家次新股:12月3日上市的洁雅股份,周跌幅23.86%;12月2日上市的喜悦智行,周跌幅18.82%,以及C观想、C迈赫等。当然都是小盘股。

这三个现象是否说明沉寂了一年多的“茅指数”或大盘股行情,会不会卷土重来?目前尚不能确定。但至少本周贵州茅台重上2000元整数关,收盘2090元,周涨幅达6%,“茅指数”中如中国中免涨12.56%,海康威视涨10.54%,通威股份涨 10.14% , 万华化学涨7.98%,五粮液涨7.65%;甚至连被称为“三傻”的平安、美的、格力,也蠢蠢欲动。还有如伊利股份增发120亿元受到众多大机构的追捧。再看看今年北上资金持股市值前十,还是茅台、宁德、美的、招行、隆基、中免等股票,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投资人的关注。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