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的“智”能进化论:安全,永远是重中之重
特斯拉单月销量突破三万辆,中国造车新势力头部三家单月交付量均突破8000台。今年1-7月,蔚来汽车交付4.98万台,小鹏汽车交付3.87万辆,理想汽车交付3.87万辆,均已超过2020年全年交付量。
不过亮眼的数字背后,智能电动汽车车主维权事件频出、车主启用自动驾驶功能引发事故时有发生、智能电动汽车自燃屡见报端……
一纸新规,敲响了汽车行业自动驾驶以及数据安全的警钟。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两个核心要求,一是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及网络安全的保障要求,二是针对具有辅助驾驶功能及自动驾驶功能产品的安全管理。
“我们认为政策和法律的完善对高等级智能化的普及反而是好事,对于做全栈自研的整车厂是好事,有利于整体更好的量产以及更好的规范。”8月26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押注智能驾驶,安全是重中之重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整个行业,尤其对于小鹏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在何小鹏看来,要想把智能系统做到符合规范是一个步骤,最难的比如说智能系统是将其他大家看不到的,例如安全、例如可管理这些都能够做好,这需要全栈自研的能力才可以做到,而这本身就是小鹏一直想做和一直在做的事情。
以电动智能为特征的发展新动能,正在构筑起下一轮汽车产业竞争的新赛道。小鹏汽车坚持全栈自研、卡准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打通了软硬件垂直整合模式的完整闭环,构建起从概念到产品的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这便是何小鹏口中“一直想做和一直在做的事情”。
2021年第二季度,XPILOT3.0的软件渗透率由一季度的20%提升至25%,用户对智能辅助驾驶的粘性不断提高。截止6月底累计交付的近3.5万辆P7中,已经有近8000辆配备了XPILOT3.0.6月高速NGP辅助小鹏用户驾驶了约14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NGP里程渗透率超过60%,NGP的月均使用率超过65%。
“我相信随着我们在明年初推出XPILOT3.5,以及之后推出的基于下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硬件平台的XPILOT4.0,我们将能够更广泛的覆盖端到端的驾驶场景(包括没有高精地图的使用场景),用户对智能辅助驾驶的依赖和需求将大幅提高。”
《意见》中明确指出,企业生产具有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的,应当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驾驶员职责、人机交互设备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条件等信息。企业生产具有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产品的,还应采取脱手检测等技术措施,保障驾驶员始终在执行相应的动态驾驶任务。这一要求将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摆上台面。
电话会议上,何小鹏也多次强调,智能辅助驾驶落地过程中,在不断探索科技创新的同时,安全,永远是重中之重。小鹏汽车也不断通过用户安全教育、硬件冗余和软件迭代提高用户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
例如,小鹏汽车是首家要求用户通过考试后才能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企;小鹏汽车是第一个使用激光雷达的车企,从P5车型开始使用激光雷达以增强感知系统的硬件冗余和对各种异常环节感知的能力增强;我们将不断提高对各种特殊场景的处理能力,进一步保障用户安全。
小鹏汽车的“智能化”标签愈发深刻和高级,离不开其深度全栈自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为8.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亿元增长170.0%,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5.4亿元环比增长61.4%。研发费用率为23%,较前两个季度有所提升。
小鹏汽车表示,第二季度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研发人员数量的扩大导致员工薪酬支出增加;二是与车辆和相关软件技术开发有关的费用增加。
据了解,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小鹏汽车研发团队超过3000人,较今年年初增加约50%,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过4500人。其中整个自动驾驶的软件硬件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团队的总人员将超过1500人。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总裁顾宏地透露,加上香港IPO筹集的资金,小鹏汽车现金已达到460亿,筹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和市场的扩张。“今年我们会加快使用研发费用,全年的研发支出会达到40亿人民币,同时也会增加市场营销费用和基础设施、品牌建设的费用以及充电设备的费用。”
此外小鹏汽车将加速产品推出节奏,从2023年开始计划每年至少推出2-3款新车型,特别说明的是,新车型都将同时支持国际市场,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服务。小鹏汽车在中国的主力价格区间也会从15-30万元扩大到15-40万元,覆盖更广大的客户群。在高端市场的布局上,未来小鹏会通过可以飞行也可以开的汽车进入到50万—100万区间。
汽车数据安全监管趋严,护航智能汽车高质量增长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崛起,从传统车企到造车新势力,以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为核心的竞赛全面铺开。汽车的核心部件也逐渐由曾经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转变成了芯片、软件以及数据组成的“汽车大脑”。
现在每一辆带有智能网联功能的汽车,集成了大量的摄像头、雷达、测速仪、导航仪等各类传感器,收集了海量的车辆数据、用户数据、环境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车企不断完善算法,从而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快速迭代,俨然成为智能汽车的底层逻辑。
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网联化已上升成为多个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未来十年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但智能网联汽车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其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确实,当汽车企业从单纯的制造者和销售者向运营者角色转变时,就不可避免要成为数据的生产者和服务者,此时,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据研究机构估算,一辆智能网联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每天将会产生大约10TB的数据。面对海量的数据,相比于传统汽车,智能驾驶汽车的发展,正在面临数据安全的新挑战。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日渐提升。《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销量为303.2万辆,同比增长107%,渗透率保持在15%左右。2021年第一季度,L2级(半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7.8%,新能源车中的L2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0.9%。
预计到2025年,我国L2、L3级(在特定环境中实现部分自动驾驶的操作)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50%,L4级(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新增产值可达到8000亿元。
智能化的全面推广意味着海量数据的使用和共享,其涉及的隐私和安全问题无疑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谈及数据安全,8月26日,何小鹏表示“目前小鹏的模式是符合政策规定的,我们的安全数据合规不仅在国内,同时也去对照参考欧洲以及全球的标准。此外关于规范软件的OTA等等保障产品一致性也更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8年,何小鹏就指出,当一台车从工具成为有感知、有判断能力的机器人时,必将出现政府、企业、本地组成的多级安全管控体系。此时,一定会出现新的纷争,这个纷争很可能重现过去10年中国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管控的形势。
今年6月,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何小鹏再次重申数据隐私问题。在他看来,未来中国汽车走向全球市场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如何在全产业链达到“碳中和”,二是如何让全产业链把数据的隐私保护做得更好。“数据就是一种新的能源,其表现的形式就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或者其他的自动化,在未来几年实际上会表现得更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国家各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汽车数据处理的监管政策。除了上述《意见》外,5月12日国家网信办制定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8月2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汽车数据合理开发利用。
顾宏地表示,新的政策和规范不会影响小鹏汽车的创新。“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监管的变化和监管的规范,作为一个领先的公司,因为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我们将会受益。同时这也不会减缓我们的创新速度,也不影响到盈利,更好的监管能够建立更深的‘护城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