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开放体系!东方红资产管理张锋:以开放的格局自我进化 对标一流公募机构
“资产管理是一个体量巨大而且快速发展的行业,我们要不断提升竞争力,希望在这个大时代能够有所作为。”
“东方红在历史上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我们要求所有员工的业务水准、拼搏奋斗精神,要与这个品牌相称,要对标行业一流水准。”
东方红的发展逻辑一定是“以我为主”而不是“以他为主”,我们努力找到最适合东方红的那条经营和管理之路。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开放体系,只有开放体系才能保持组织的活力。”
在各家券商系资管机构当中,东方红资产管理永远是最具有记忆点、特色最鲜明的一家公司。今年8月,张锋接任东方红资产管理总经理一职,成为该公司新一代的掌舵者。
近日,张锋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谈及他对公司发展的构想和思路。张锋表示,对标行业一流基金公司,东方红在投研、服务、管理等诸多方面正在进化和提升。
打造开放体系的“东方红”
在券商资管乃至整个资产管理机构中,“东方红”都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品牌。
东方红资产管理成立于2010年7月28日,是国内首家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并于2013年成为业内首家获得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资管公司。截至2021年6月,东方红资产管理的受托资产管理规模约为3500亿元。
今年8月,张锋接任东方红资产管理总经理一职。公开资料显示,张锋长期在投研一线工作,在接任总经理之前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在采访中,张锋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东方红资产管理自成立公司开始,从来都是对标公募基金,以市场化和规范化的高要求严于律己。公募基金行业是最为市场化,也是竞争很激烈的赛道。在这个行业里,东方红既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会从善如流,汲取各方面先进的经验。
张锋是一个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人。在他看来,在资产管理行业不进则退,同行都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如果东方红不能进步,甚至进步缓慢,都有可能在竞争中落败。
张锋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东方红资产管理发展到这个阶段,“感恩、责任、梦想”的企业文化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诠释,比如开放、进化与持续奋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开放体系。只有开放体系才能实现熵减,才能保持组织的活力。
对标公募基金,以市场化机制发展
券商中国记者:东方红资产管理是券商资管中首家获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公司,回顾公司公募化转型的历程,您认为公司公募化转型的核心抓手是什么?
张锋:我们公募基金业务总体说来发展是比较顺利的,从2005年东方红品牌初创伊始,就坚持以市场化机制来吸引人才。在2010年正式成立公司后,东方红对标行业优秀的公募基金公司,以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来自我要求。2013年,我们是首家获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券商资管公司,公司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在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上都与公募基金的主体业务没有区别。
公司一直强调打造“专业投研+专业服务”双轮驱动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产品线,在主动权益管理方面的经验已逾二十年。2015年又搭建了高质量的固收团队,形成了主动权益和固定收益两大业务板块的格局。近两年,公司在基金组合投资领域进行了尝试,发行主动管理的FOF基金,与主动权益、固定收益产品形成差异化互补的产品矩阵。
另一方面,我们打造了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通过专业的投资者引导和陪伴,让投资者以平稳的心态持有产品,从容面对市场和产品净值的波动,获取可持续的良好收益。自2005年东方红1号发行,东方红资产管理就开始进行专业的客户服务工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东方红深入客户服务一线,在市场艰难之时陪伴客户,传递价值投资理念。2015年8月,在市场剧烈波动之时,东方红资产管理启动了“东方红万里行”客户陪伴与服务活动,注重投前引导和投后陪伴,围绕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资产配置和基金定投四大模块来开展,已遍布全国上百个城市,累计举办了近万场线上与线下并举的活动。
未来,我们会坚守“以客户利益为先”的初心,努力带给客户更好的投资体验。东方红资产管理会夯实品牌形象,发挥品牌优势,并围绕三个方面继续发展:一是努力打造专业、多元、高度融合的投研一体化平台;二是围绕投资管理能力发展业务,拓展产品矩阵;三是在专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与投资管理能力匹配的资金多元化。
券商中国记者: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东方红是否感受到竞争压力?
张锋: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行业的年化增速在10%以上。从总量来看,截至2021年6月末,资产管理行业的管理规模达到127万亿,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执行,行业正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根据多家咨询公司测算,未来5年居民可投资资产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年化增长率,预计2025年行业总规模约在200万亿元人民币。这么巨大的行业,还能以这么快的速度成长,这是所有公司发展的背景和沃土。
关于竞争,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同行,大家都在快速成长和进步。在竞争中不能不看同行,但是也不能只看着同行。东方红发展的逻辑一定是“以我为主”而不是“以他为主”。我们有自己的历史路径和现实情况,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适时调整,努力找到最适合东方红的那条经营和管理之路。
“东方红”的核心竞争力
券商中国记者:东方红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能否谈谈今后的业务打法?
张锋:首先东方红有很好的公司治理。我们的股东一直支持东方红以市场化的原则发展,给予管理层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你看公司历任管理层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是从非常长期的视角去规划和建设公司的,所以东方红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现任管理层也不例外:从长远计,做困难但重要的事情,该调整就调整,我们是敢于承担的。
其次,资产管理公司最核心的能力是投研,东方红的投研有很好的基础,2021年我们又从能力体系、人才队伍、过程管理这三个方面着手,要对投研体系进一步升级。
券商中国记者:您任东方红总经理一职后,目前主要思考和开展的事情有哪些?
张锋:我们首先要把公司的战略方向定下来,经营目标要清晰且量化,让目标牵引行动,管理要落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培养好人才梯队,这样将来自然而然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东方红的事业不可能只靠一两个人来完成。在我看来,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都能达到业内的中上水平,东方红就有机会冲刺行业一流。因此一方面我们会继续保持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对人的要求。
东方红有很好的历史基础,这是我们做事情的“本钱”。在新的内外部形势下,还需要为东方红的管理注入一些新的内容,比如更加开放、多元,更加强调市场竞争,要对标市场一流水准,构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
券商中国记者:“价值投资”是东方红自成立以来就奉行的投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东方红的一个“标签”,您是如何理解价值投资?
张锋:我们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但是理念本身并不能代替理念的落地——具体表现为宏观、行业(产业)和公司研究、构建组合和持续管理组合。后者是要靠整个投研的能力体系和有效管理来实现的。
市场上对于价值投资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理解。按照价值投资经典的定义,“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以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卖出”,问题是怎样去评估一家公司、一个资产的内在价值?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反对贴标签和口号化,也反对大而化之地运用。我在内部强调,只有正确的归因,才能正确地指导未来的投资工作。如果你总结出的“经验”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以此为指导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价值投资是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它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它是科学的,而不是艺术的。只有把价值投资的全部基本原则完整地应用在研究上,才能提高选股的胜率,这些是我们做投资的支撑。
券商中国记者:东方红资产管理是业内最早发行长期封闭期产品的机构之一,现在也在不断推出该类产品,背后的考虑是什么?
张锋:长期封闭期产品对客户持有体验更为友好,能够避免客户在市场剧烈波动、净值出现回撤的时候恐慌性地赎回基金,从而帮助客户获得更好的长期收益。现在这也成为基金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发行三年期、甚至更长封闭期的产品。
东方红是市场上最早发行长期封闭运作产品的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6月发行的东方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就采用了封闭运作、定期开放的形式,2011年8月,我们发行了首只封闭两年半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东方红新睿1号。2013年东方红资产管理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后,我们于2014年9月发行了首只三年创新封闭式的权益类公募基金——东方红睿丰。在市场牛熊转换周期中,封闭运作机制让投资者实实在在地赚到了钱,获得了产品完整的收益,有良好的盈利体验。公司始终以客户利益为先,坚持产品创新,除了创新封闭式产品,还先后推出了三年定期开放、五年定期开放、三年持有期等中长期封闭运作的权益类产品线,截至目前无论是封闭期产品的数量、类型,还是在此类产品的整体规模上,东方红都位于行业内领先。
但是,在公募基金行业,产品形态的创新并不会形成真正的竞争壁垒,产品很容易被同行复制。真正的壁垒是投研能力的打造和提升,在于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要继续提高,这是真正的护城河。
打造高水准的投研团队
券商中国记者:东方红曾培养出诸多业内知名的明星基金经理,培养机制有何特别之处?如何看待人才的培养?
张锋:应该说,我们不能把培养“明星基金经理”作为工作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大多数投研人员达到市场的中上水准。然后当其中有特别拔尖的人才出现时,我们这个体系要鼓励他、爱护他,尽可能地把他的投资生涯拉长,而不是过度地“消费”他。
一流的人才无法被培养,他们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当然不是说他们可以脱离平台而凭空生长出来。这类人才对于任何公司都是宝贵的资产,所以要拉长他们的“久期”。
我们这个行业不同于一般制造业,投资非常依赖于个人的思想和能力。因此“培养人”是非常消耗管理者的精力和体力的,甚至费力也不一定有结果。特别是基金经理,在他成为基金经理之前至少有5年的从业经历,很多人的思维能力和行为模式已经定型,要改变很困难。管理者要做的,更多是把我们整个体系的能力搭建完整,对基金经理做引导和帮助,然后在团队中营造一种氛围,鼓励他们打开视野,取长补短。
基金经理都会有高峰和低谷期,要特别重视观察他们在低谷期的表现——他是否表现出强大的韧劲、他是否具有足够的思维能力、他有没有与过往切割的勇气、他能否快速进行自我革新等等。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要正确评价一个人不容易,至少要观察5-10年才敢做判断。我最钦佩的基金经理,是那种能够持续15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能够如一日般保持旺盛斗志和学习能力的人。
券商中国记者:如何持续打造高水准的投研团队?
张锋:启示来自于华为,最根本的是要推动建立一个开放体系。开放体系是相对封闭体系而言的。在封闭体系中,熵增,活力下降以至于灭亡;在开放体系中,熵减,组织活力得以保持。
我们要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平台,这个平台要拥有全方面的能力,而且平台一定是去中心化的,能够为每一位投资经理公平地赋能。有能力的基金经理可以不断在平台上成长,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当然他也要承担相应的结果,否则基金经理永远长不大。这会使得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加丰富,投资风格也更加多元。内部的人才会不断涌现,对外部的优秀人才才能具有吸引力。
为东方红企业文化中注入新元素
券商中国记者:您在东方红待了十年,您是怎样理解东方红的文化与价值观?
张锋:我们的企业文化叫“感恩、责任、梦想”。第一就是感恩,感恩客户,感恩时代,感恩股东,感恩合作伙伴。作为资产管理机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经营发展要围绕“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贯彻执行。责任与梦想,代表我们对自身、对公司业务发展有很高的要求,我们想在这个资管大时代中有所作为,承担起为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而奋斗的责任,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投资体验。
当然,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充实、丰富和进化。我觉得东方红的文化也需要引入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开放、进化,更强调对标行业一流,强调自我驱动、与时俱进、自我革新,这些都是需要在新的行业形势下注入的新元素。
券商中国记者:东方证券以“家文化”在业内闻名,东方红资产管理在实践中如何理解“家文化”?
张锋:真正的“家文化”除了以人为本,厚待员工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把员工培养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有要求”才是家与爱的体现。“家文化”的目标是公司与员工彼此成就。如果公司不培养而是只消费员工,哪怕是给予其不相称的薪酬奖励,我认为也不是真正的“家”的态度。因为所有人最终是要面对市场的检验。
在公司“感恩、责任、梦想”的企业文化中,“责任”一词既包含了公司对员工的责任,当然也包含员工对公司的责任,这是双向的。一个人的成长就是短短的十几、二十年,其实关键时期就那么几年,如果放松对他的要求,这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在公司的平台上能有优秀人才不断涌现,那我们就算真正践行了 “家文化”。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