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闻】林志颖父子死里逃生 为何电动汽车碰撞后容易着火

发生在台湾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驾驶车辆出事故的是台湾知名艺人林志颖;另一方面,发生事故的特斯拉电动车在碰撞后起火,再度引发了公众对于电动汽车安全的担忧。

据台湾媒体报道,艺人林志颖7月22日上午带着二儿子Jenson,开车从桃园芦竹区中正北路往桃园方向行驶,途中撞上了汽机车分隔岛的电线杆。幸好路过民众见义勇为将林志颖父子从车内及时救出。车祸发生后,林志颖头部受伤,一度无法说话,坐在副驾驶座的儿子则是脸部擦伤,目前两人都被送往林口长庚医院。据悉,林志颖有多处受伤及骨折,但目前伤情相对稳定。


(相关资料图)

根据当地警方调查,对林志颖实施呼气酒精浓度测试,其酒测值为零,并未有酒后驾驶情况。林志颖疑似因未注意车前状况而不慎碰撞分隔岛,随后车辆便起火燃烧。具体事故原因仍有待进一步调查。

从网传画面可以发现,林志颖所开的是一辆白色的特斯拉Model X电动汽车。车祸后,车头被火势吞没,火势扑灭后,Model X的前半部仅剩骨架,仅剩后半部车体还可以看出车型。

据悉,好心人协助林志颖父子脱困时,车子内部不断传来砰砰的声响,而二人成功被拉出后仅仅过了约5秒,该车便随即起火,车头瞬间被猛烈的火势吞没,若他们没能及时脱困,后果不堪设想。林志颖父子可谓是死里逃生,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针对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有媒体致电特斯拉客服,对方表示:“暂时不能确认起火原因,若遇到紧急情况,主副驾驶有机械开车门的装置,可在断电情况下强制解锁车门,后排乘客可通过后备箱逃生。”其还称,特斯拉驾驶位附近并无易燃材质。此外,媒体致电特斯拉公关部门人员时,对方在一句“现在不方便接电话”后便挂断了电话。

就在林志颖发生车祸的前一天,杭州一辆黑色特斯拉Model 3与一辆丰田SUV相撞,撞击发生后,特斯拉车底大量冒烟,并蹿出火焰。7月初,青岛一台特斯拉Model 3在直行状态下,遭到了转弯车辆的撞击,碰撞后发生起火;今年4月,大连一辆特斯拉与小车相撞,路过行人合力将伤者救出后不久,特斯拉起火烧成空壳;去年5月,广州一辆特斯拉Model 3撞树起火,司机轻微擦伤……

发生类似事故的新能源车也不止特斯拉。比如去年7月30日,一辆蔚来EC6在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大道上撞击石墩后,车辆损毁严重并发生自燃,此次交通事故由于造成了车主身亡而备受瞩目。去年11月11日,一辆理想ONE追尾一辆蔚来EC6后车头燃起大火,前机舱严重烧毁。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329.620, 5.12, 1.58%)、吉利、长城欧拉、威马、广汽埃安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均发生过碰撞起火或者自燃事故。

根据应急管理部近日公布的消息,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共计640起,较去年同期增长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8.8%的增幅。按该数据计算,平均每天有超过7辆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事故。

实际上,关于电动车起火事件,不同的统计口径的数据都有所差异。但不论数据统计结果如何,目前消费者对于电动车起火事故的关注度要比对燃油车起火事故更高。这背后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电动车仍是新兴事物,所以容易受到关注,二是因为电动车一旦起火后火势蔓延快、不易扑救。

电动汽车怎么一撞就起火?这是不是新能源汽车天生的缺陷?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让很多公众对这个正日益风行的交通工具始终抱有一丝狐疑。

电动汽车碰撞起火的重要原因,在于其配备的电池组在受到撞击后的起火燃烧。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碰撞后容易起火是新能源电动车的特征,“电池不需要被撞坏,只需要有足够大的冲击就有可能起火”。他介绍,油箱是对外界封闭的系统,只要油不外泄就不会起火。而电池不同,其本身既有氧化剂又有可燃物质,因此“发生了碰撞以后,电动车的起火概率比起燃油车大幅度增加”。

目前主流车企用在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主要是两种: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和三元锂离子电池。这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电池之一,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不过其中所含的锂的活跃金属特性,也使得其极易燃烧。当电池单体发生破裂或者结构变化,金属锂就会迅速与空气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在短时间内产生热量内聚,进而引发爆燃或者爆炸。

在7月22日举办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全球先进动力电池前瞻技术突破”分论坛上,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937”计划首席科学家孙金华也指出:“目前,电动汽车着火率约为0.03%,略高于传统燃油车。”他还表示,“三元锂电池的起火率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起火事故主要发生在车辆行驶阶段和充电阶段。高温时期最容易发生起火”。

孙金华引述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相关人员的介绍,2021年度,全国发生电动汽车火灾事故3000余起。根据我们接近800万辆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计算,着火概率大概在“万分之三”左右(0.03%+),稍高于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约为“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0.01%-0.02%)。

谈到锂离子电池起火的原因,孙金华表示,电池是氧化剂和可燃剂的化学物,本就容易发生事故。他指出,一般来说,电池的正常使用温度不高于40℃。当电池内累积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电池温度超过安全阈值时,就容易引起热失控反应导致起火。

电池热失控传播规律试验也显示,一个电池模组当中,第一个电池开始热失控,传播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以此类推,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它的传播速率是逐步递增的,也就是说,两个电池之间传播热失控的时间是越来越短的。这也解释了大家看到的电动汽车燃烧过程中,火势突然蔓延的原理。传统燃油车燃烧后只要阻断氧气就能灭火,但电池燃烧通常需要完全释放化学能之后大火才会熄灭,灭火难度要高很多。

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熊树生认为,引发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原因很多,大体上分为机械滥用原因(碰撞、挤压、穿刺)、电滥用原因(过充、过放和外短路)和热滥用原因等。

而碰撞后的起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受到碰撞挤压后,发生了热失控。目前多数车企将电池设计在底板上,电池装量较多,体积较大,虽然电动车会对电池设计专门的保护结构,但是撞车的意外性太大了,也有可能会伤及电池。

2020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标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也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首批强制性标准。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加快推进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列标准研究,修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进一步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

为努力避免电池自燃和碰撞后起火,新能源车企也都在加强相应的安全设计和研究。有汽车行业专家表示,“目前的产品应该是能够保证正常的使用,一些轻微的故障,碰撞刮蹭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对此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甚至不敢使用新能源车。只要车主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了解其电池特性,注意使用过程的安全,比如不要过度充电,不要长期使用快充等,并不会比燃油车有更大的风险。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57.8%。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保有国。最新的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500万辆,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大势之下,我们希望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也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变得更完美些。

(文章来源:新民周刊)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