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聚焦:重磅靶点CD47临床试验接连受挫 天境生物与艾伯维合作开发之路还能走多远?

近日,天境生物在一份6-K文件中披露了与艾伯维合作开发CD47抗体的最新动态,艾伯维终止Lemzoparlimab+阿扎胞苷+venetoclax联合治疗MDS/AML一期临床。因为没有涉及任何安全性问题,因此两家公司均不需要发布公告。而两家就新一代CD47开展达成13亿美元合作。天境生物与艾伯维的合作仍在继续,除了终止的MDS/AML和MM外,还在进行的包括NHL和实体瘤适应症。天境生物在国内的MDS/AML仍在继续,计划近期启动三期临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CD47是一类靶向CD47-SIRPα信号通路的药物,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已有多款药物在研。不过,也在市场布局者不断的情况下,2022年1月底,一盆冷水浇向了CD47研究领域,作为布局CD47领域较早的企业,吉利德宣布由于研究人员报告的可疑意外严重不良反应(SUSARs)在各研究组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美国FDA已对该公司CD47单抗Magrolimabmagrolimab+阿扎胞苷(azacitidine)的联合研究进行部分临床暂停。如此,也使CD47靶点药物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此次,艾伯维终止CD47抗体MDS/AML一期临床,也使得业内对于这款产品的市场前景以及背后的合作模式引发关注。对于此次终止合作的现象,有跨国药企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中国在未来生物制药领域一定会成为全球创新来源地之一,这是我们坚信的一点。所以,基于这样的信念,跨国药企会选择与本土创新药企进行合作,将全球创新与中国创新相结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使得中国创新进入越来越成熟的发展阶段,但这仅仅是开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双方合作之初,大部分的本土创新是围绕follower的角色展开,本土创新与跨国药企的合作都是选择风险较低、已经经过验证的领域展开。但其实,生命科学领域创新是一个失败率很高、成功率很低的现实。创新药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选择难度不同的靶点进行布局,而一旦进入到后期,必须选择难度较高、高风险的靶点进行合作,这也是一大趋势。所以,此次艾伯维终止CD47的临床也是基于不同发展阶段,做出的不同选择。”该高管说。

CD47研发难、前景广阔

有研究者认为,凭借相似的广谱抗肿瘤疗效,CD47药物一旦成功获批上市,其潜在市场规模或将比肩PD-1.但至于未来的方向在何处,是单抗、双抗亦或是融合蛋白、联合用药,仍然存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在2022年1月底,吉利德的Magrolimabmagrolimab因为在临床中出现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而被FDA暂停了部分临床试验,使CD47靶点药物的安全性再度受到质疑。

根据公开资料,Lemzoparlimab(来佐利单抗/TJC4)是天境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差异化CD47单抗,其能有效地靶向肿瘤细胞,同时将对红细胞产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可避免严重贫血。2020年9月艾伯维以1.8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7.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从天境生物引进Lemzoparlimab,艾伯维拥有大中华区以外的Lemzoparlimab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不过,在今年6月,艾伯维方面就表示,终止了Lemzoparlimab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I期临床研究,至于终止的具体原因当时并未明确披露,且明确未涉及到任何安全性问题。此次,根据天境生物发布的一份6-K文件披露,这次艾伯维终止了Lemzoparlimab+阿扎胞苷+venetoclax 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I期临床,也并非涉及任何安全性问题。

其实,在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方面,根据天境生物近日披露的来佐利单抗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长异常综合征(MDS)患者II期临床的最新进展显示,在未经筛选的MDS患者中,来佐利单抗临床疗效与吉利德Magrolimab相当。另外,有关lemzoparlimab与阿扎胞苷联合治疗初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的最新II期数据将于9月的2022年ESMO年会上以优选口头报告形式公布(摘要号码:3823)。目前,天境生物计划在国内启动针对 MDS/AML的III期临床。

此前,在谈及CD47靶点药物的安全性问题时,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李剑教授分析指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PD-1通路效果都非常不好,也是基于此,CD47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方面, MDS和AML临床需求最为迫切。眼下,骨髓瘤领域和淋巴瘤领域,单抗、CAR-T等创新疗法较多,但同时这一领域缺乏广谱性的领域,这也使得CD47在这一领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另一方面,CD47疗效可观。从目前的疗效数据来看,CD47在AML和MDS单药效果较为突出,有效率达到了40%-50%,如此,CD47通路药物在AML和MDS中的治疗效果前期数据得到初步验证,但是最终药物是否验证成功有待进一步数据的读出。

“此外,副作用较小。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对髓系肿瘤的患者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这类患者在治疗前就有非常明显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存在,相对于淋巴瘤、实体瘤来说,这些病人本身的造血机能受到影响,所以副作用在这个领域并不是特别关键。” 李剑教授认为,结合以上三点,CD47目前在MDS和AML领域是最有前景,也是最值得去突袭的一个领域。CD47未来发展方向也仍然是联合治疗。

中金方面也分析认为,AML/MDS是目前CD47靶向药物相对更确证的适应症,其空间约在157亿人民币。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等其它血液瘤是CD47探索的方向,目前已有初步疗效数据,未来联用治疗潜力尚需进一步数据验证。此外,实体瘤是CD47的终极目标,目前已有多款药物单药或联用策略在实体瘤中展现出疗效,CD47+PD-1的联用也在头颈鳞癌(HNSCC)等瘤种中展露疗效,当CD47靶向药物在实体瘤中得到概念验证后,预计CD47有望成为新一代重磅药物靶点。

跨国本土合作背后也存风险

随着本土创新力量的崛起,当下具备强大商业化能力的跨国企业与中国创新企业开始强强联手,共同推动新药研发、上市与出海、快速惠及患者已成行业新趋势。但是越是重磅药物靶点,背后的临床失败风险也越需要关注,而在相应的重磅靶点筛选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也成为各家规避风险的重要举措。

眼下,中国药企和跨国药企联合开发,分担成本和收益,也被认为是一种规避临床失败风险的形式,但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解决团队沟通管理等隐形挑战也成为当下中外企业需要聚焦的问题,如何走好双方的合作之路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球市场涉及合作创新药物的临床开发终止事件频发。

例如今年4月,艾伯维宣布终止与BioArctic的合作,停止帕金森病治疗药物α-突触核蛋白(aSyn)抗体ABBV-0805的后续临床开发;同样在4月,Nektar与百时美施贵宝宣布终止与Opdivo联合使用的本加地尔的全球临床开发计划。7月,MacroGenics核心在研产品B7-H3单抗伊布妥组单抗II期临床试验遭遇终止,此前天境生物与MacroGenics达成合作获得伊布妥组单抗在大中华区域的独家临床开发及销售权。

对此,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此前在某行业论坛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指出,随着“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利好频出,加速了中国创新药品研发和上市的步伐,国产创新药历经了“跟跑”到“并跑”再到如今“领跑”的新阶段。

“基于目前还是有很多阻力也有很多环境的影响,不管是自己去做还是跟国际大公司一起合作,我觉得都是可以选择的,而如果双方合作的比较顺畅,同样可以做到‘1+1>2’的效果。”苏慰国说。

除了合作伙伴的选择,选择好赛道、做好临床试验也成为当下的一大问题。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博士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试验设计是与疾病领域、疾病适应症、产品的创新程度、临床需求价值等诸多因素相关联。至于临床试验只是进行临床研发中的一个手段,最终的立足点是需要解决患者的需求,各个监管机构会综合考量多个因素,推动创新产品加速上市。

有证券机构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靶点选择很多,容易研发的靶点容易被复制,难度较大的靶点失败的几率也很大。所以,这也要求本土创新企业苦练内功,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重视研发和创新(比如不在PD-1好时扎堆),需要寻找企业自身的创新方向。不能只在仿制药赛道拼集采低价,创新研发是唯一的活路;二是,具备较高的商业化能力(获批后快速商业化的能力);三是,基于已有产品的反馈迅速迭代的能力等。

“我们接触过很多生物医药企业,也看到非常多的困难和坚持,我们最常给出的建议是:筹备足够量的资金,至少需要支撑3-5年的经营和研发;同时准备多套预案,以应对没有足够融资的情况;在注重产品研发的同时也不能放弃盈利性业务的经营,以副业养研发;尽量做出成型产品。产品可商业化,路线正确,才能吸引到投资;不要集中于单一产品。总体来说,成功至少三条件:完备的技术路线;健全的创始人团队;优秀的运营管理和积极的商业化落地能力。”该分析师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天境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