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上车”背后的家电巨头集体诉求:变身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商
“上车”已经成为许多大公司共同的跨界选择,家电公司也不例外。
工商资料显示,11月21日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卡泰驰汽车”)成立,主营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及批发等等。这家公司的间接全资股东是海尔卡奥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卡奥斯股份”),后者由海尔集团持股51.2%。
11月29日,海尔集团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海尔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海尔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资料图】
事实上,不仅仅是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多家家电企业,都在以汽车产业供应商的身份杀入汽车领域。对它们来说,汽车意味着一个比家电增长更快的市场。
海尔加速上车
新公司的经营领域,显示着海尔上车的决心。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卡泰驰汽车注册资本1.5亿元,主营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及批发等等。不过,对于这家新公司的成立,海尔集团方面表示,并非为了造车。
事实上,今年8月就曾有消息称海尔正在计划造车,并将推出自己的品牌,但后来海尔方面否认了该传闻。
卡泰驰汽车并不是海尔集团旗下唯一涉足汽车业务的公司。
天眼查显示,卡泰驰汽车的直接大股东是去年7月成立的青岛卡泰驰车联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称“卡泰驰车联”)。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服务、物联网数据服务等等,但并没有直接提到汽车相关。
而在卡泰驰车联的4桩对外投资中,除了最新成立的卡泰驰汽车外,去年7月其还成立了青岛卡泰驰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37亿元,主营新材料技术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
今年3月其还全资成立了注册资金3500万元的青岛海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同样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充电桩运营等汽车产业链相关业务。
事实上,海尔入局汽车领域也并非新事。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去年3月,海尔集团与上汽集团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在智能制造转型、智能汽车研发与应用、车家互联、新能源和智能化车辆应用推广等领域深度合作。
一个月后,海尔集团又与奇瑞控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当时宣布,将携手打造全球引领的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在“灯塔工厂”建设、智慧工业园区打造以及供应链、采购数字化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当年8月,卡奥斯股份持股近50%的海尔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还与奇瑞合资成立了安徽海行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当年6月,海尔集团还与吉利传出合作消息。而在更早前,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资本还参与投资了博泰车联网、彤明高科等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
家电跨界忙
家电企业跨界汽车领域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去年3月,海信家电曾宣布拟斥资约13亿元,控股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新能源车空调压缩机和整车热管理就是整合的重要方向。去年5月,美的则宣布其子公司威灵汽车部件已实现了汽车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并量产。今年5月,格力在宣布拟受让盾安环境9.71%的股份时,也强调此举可完善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布局。
家电企业纷纷杀入汽车四场,与家电市场增长乏力不无关系。
以海尔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为例,海尔集团宣布2021年其全球营收达3327亿元。其中家电上市公司海尔智家当年收入2275.6亿元,占据集团总收入约七成。海尔生物当年总营收21.26亿元,不足集团总收入的1%。但从今年三季报的增速来看,海尔智家今年前三季度1847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8.91%。而海尔生物前三季度20.75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6.52%。
这个增速对比,不能不考虑到海尔智家和海尔生物营收规模的差距。事实上,中国家电产业规模最大的白电三巨头中,海尔智家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增速都是最高。但奥维云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中国家电市场国内零售规模为5103亿元,同比下滑6.1个百分点。
对于家电企业进军汽车市场,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剑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无论从产业政策、还是汽车行业本身发展趋势来讲,新能源汽车都是大势所趋,“原来燃油汽车的保有量非常大,陆续到了更新期,跟家电业一样机会很多。”
但包括海尔在内的家电企业们,眼下都选择从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去切入这一战场。
家电企业不是没有想过造车这件事,但无论是曾经的过往,还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都在说明造车的“烧钱”与风险。一个例子是,贾跃亭在2016年11月宣布资金链断时,就曾提到乐视汽车前期投入巨大,陆续花掉100多亿元的自有资金。而截至目前,FF91的量产上市依旧未能实现。去年3月下场造车的小米曾宣布其首期投资为100亿元,并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而小米集团日前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其造车业务已累计投入18.65亿元。
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海尔涉足新能源汽车销售或能为其打开新的发展出路,或探索出更多的盈利突破口。他认为,除了海尔外,包括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都在新能源汽车或者新能源产业链有所布局,主要是看到新能源赛道的风口以及潜在的市场需求,这也是家电巨头开始积极布局的原因之一。“考虑到造车风险较高,可能会是一个长期投入烧钱的过程,对缺乏造车基因的企业来说,不能盲目造车。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出零配件供应或者其它模式,并与知名车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是节省成本、降低投入风险的选择。”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关键词: 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