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强势增加全球经济风险


(资料图)

项梦曦

今年以来,为了抑制高通胀,美联储开启了“史诗级”加息周期,无论是加息的幅度还是速度都创下历史纪录。而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推动下,全球流动性快速收紧,多国资本流出压力剧增。同时,美元指数连创近20年来新高,非美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也使得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再度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美元强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经济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新挑战。

70多年以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肩负着国际贸易结算的重要功能,这也使得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大大增强。然而,剥开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外壳,其本质仍是美国的货币。因此,当美国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存在冲突时,美元的天平将毫无疑问地向美国利益倾斜,其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功能大幅削弱,这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带来风险。

首先受到冲击的无疑是部分经济基本面脆弱、外汇储备不足的新兴经济体。新冠肺炎疫情下,美联储通过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救市,其实也是把本国调整的成本转移给其他国家。新兴经济体在美联储“开闸放水”后迎来一轮短期资本流入、本币升值、资产价格上升与杠杆率攀升。而随着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加大,将会重新面临短期资本外流、本币贬值、资产价格下降与快速去杠杆。数据显示,截至10月初,2022年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资金外流已达700亿美元。与此同时,加息带来的强势美元风暴也使得新兴经济体以美元计价的还款负担飙升,面临债务风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警告称,严重的债务危机正在世界最贫困地区蔓延。这背后的部分原因是富裕国家的国内政策,比如高利率和强势美元,导致发展中经济体在资本市场融资成本升高以及投资者纷纷逃离。

值得关注的是,在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中,不仅新兴经济体受到冲击,其他发达经济体同样深受其害。首当其冲的便是欧元,今年欧元对美元汇率坐上“过山车”,一度跌破平价,目前仍在1.06的低位徘徊。同时,英镑对美元也处于“脱欧”后的低位;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998年以来新低,近期随着日本央行的政策调整小幅反弹;韩元对美元汇率则跌至2009年以来新低。在本币大幅贬值下,一向以出口经济为优势的欧洲、日本和韩国在今年都出现了罕见的贸易逆差情况。可以看到,在金融市场的繁荣与衰退之间,美元强势无疑加剧了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跨境债务以美元计价。在各国央行的储备中,美元占三分之二,这让美国财政部对全球大部分的商业活动都拥有了强大影响力,使其可以通过冻结他国外汇进行制裁。不仅如此,由美元主导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SWIFT)也沦为美国制裁他国的工具。鉴于SWIFT在国际银行间跨境汇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其经常被美国用来解决各种政治问题。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2021年制裁评估报告》,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到9400多项,比20年前增长了近10倍。美国正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美元强势获取国际政治话语权。

这让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风险大幅上升,这也迫使各国央行不得不考虑重新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欧盟委员会此前通过了《促进欧盟经济和金融体系更加开放、强劲和具有韧性》的政策文件,表示欧盟将采取综合措施提振欧元的全球地位、加强欧盟的经济金融体系建设。印尼、马来西亚与泰国此前宣布在三国贸易结算中采用非美元货币或者本币交易。英、法、德等国设立“贸易互换支持工具”(INSTEX)以绕过美元结算,促进欧盟与伊朗的交易。近些年,人民币作为跨境交易结算货币的占比也越来愈高。有关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而美元目前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份额占比已经滑落到58.8%,为25年以来的最低值。

尽管摆脱美元强势不是一个能在短期内实现的目标,但这一进程已经开始。可以预见,未来通过逐步减持美元资产、签订双边货币互换等方式,多极化的货币秩序将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 全球经济 美元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