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看:公募圈“杨德龙现象”是怎样炼成的?

在公募圈,前海开源基金的杨德龙是一个行走的品牌标签: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高校导师。多年来,他频繁现身各大财经媒体、峰会论坛,传播价值投资理念;他以基金经理的身份在A股市场排兵布阵,助力居民财富管理;他也走进高校课堂,担当莘莘学子投资理财的领路人。

出生于河南商丘的杨德龙,当年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跨进一流高校的大门,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深造。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杨德龙一头扎进A股市场,投身公募行业,十余年稳步前行。胜,不妄喜;败,不惶妥;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这一切,杨德龙是如何做到的?


(资料图片)

近日,杨德龙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袒露心声,讲述一路奋斗的感悟:在竞争激烈的公募行业,比拼的是坚持、专注、前瞻。

坚持

有一句名言:不为最先,不耻最后。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长跑,成功不在于起跑的先后,而在于持久的坚持。

想成为公募行业的投资人,通常从行业研究员起步,然后逐渐成长为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相较于这一正常的职业发展路径,杨德龙的成长之路有些特殊。

2006年,杨德龙研究生毕业,被时任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看中。入职南方基金后,在大学学过机械专业的杨德龙,被安排做汽车行业的研究员。不久,王宏远建议他做策略研究和宏观分析,而不要局限于某一个行业。这成为杨德龙事业的转折点,让他从幕后研究走到了台前,逐步塑造了公募基金对外发声的品牌形象。

“当年和我同期入行的人,逐步开始管基金。我却从行业研究转向宏观研究,多了几年研究经验。”正是这段时期在宏观研究上的积累,让杨德龙提升了大局观,令投资视野更宽,看得更远。

杨德龙十数年如一日地著文发声,由于判断市场走势准确性高、研究扎实、口才突出、逻辑严谨、反应快,在资本市场上的名气越来越响。

2010年,杨德龙正式管理指数基金,并在2013年开始接管主动权益基金,将研究成果落实上日常投资上。

直至现在,杨德龙集宏观研究、基金管理于一身,成为公募基金中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双重身份第一人。

专注

如爱默生所言,专注,热爱,全神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对于杨德龙来说,同样如此。

杨德龙的工作安排得很满:查看基金持仓情况,翻阅各类研究报告,关注最新的财经资讯,写市场分析报告,管理基金,定期去央视等媒体录制节目,不定期参加直播路演,飞往全国各地参加论坛演讲……

一年365天8760小时,杨德龙大部分时间用在出差奔波上。近3年来,杨德龙的飞行里程超过1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高负荷运转下,如何高效地完成繁重的各项任务?

“每天24小时,我会把每项工作精确到小时去完成。”手机里密密麻麻记录的待办事项,杨德龙全部细化到每个小时做哪几件事。正是对时间的精准分配,让杨德龙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接着再做另一件事。

多年养成的习惯,让杨德龙对各项任务进行分类,取其规律,迅速做事。以市场评论为例,杨德龙的手机备忘录中积累了数百篇评论素材,一旦接到市场点评采访需求,就能在第一时间快速组织观点,写出评论。

杨德龙身边的同事如此评价道:“给杨总提需求协调工作特别靠谱。无论有多少项任务,他总是能够按时做完,不会出任何差错。”

前瞻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杨德龙说。

当年,趋势投资、事件驱动等投资策略盛行,价值投资无人问津。杨德龙在接触到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后开始仔细研读。这一投资理念不断演化精进,从初期“以便宜的价格买入好公司”,逐渐演变为“想赚大钱,就必须买入伟大的公司,买入那些真正可以不断成长、可以长期创造价值的公司”,这在杨德龙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追随巴菲特的投资路径,杨德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究企业品质上。那是2013年,杨德龙首次管理主动权益基金——南方策略优化基金,他果断买入优质白马股。买入后股票持续上涨,给产品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由于年度业绩突出,杨德龙一举获得行业重磅奖项。

实践价值投资首获成功,让杨德龙坚定了价值投资的信念,即买入优质股票,享受时间带来的复利增长。

杨德龙连年前往美国参加巴菲特的股东大会。5天时间里,杨德龙不仅要去奥马哈参加股东大会,而且还要去纽约拜访多家知名金融机构,与全球优秀的投资人接触交流,吸收先进的投资理念。

价值投资是普适的投资理念。杨德龙与时俱进,将价值投资融入中国资本市场。杨德龙在2016年率先提出“白龙马股”概念,即白马股加行业龙头。这一提法高度概括了有良好基本面且占据行业龙头地位的好公司,并很快在市场上得到验证。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消费、新能源和科技互联网等领域有不少白龙马股。”站在当前时点,杨德龙对“白龙马股”的含义作了扩充。在他看来,坚持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或者配置优质基金是最好的投资策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 杨德龙现象 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