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视讯!股市或将“满血复苏”!私募展望2023年:重点布局消费、新能源、医药等


2023年A股“开门红”,沪指迎来五连阳,周涨幅2.21%。展望新一年的宏观环境,不少私募都对经济的复苏充满信心。尽管短期仍有压力,但政策方面积极有为,消费将逐步复苏,针对稳地产政策、加上扩大内需等,助力实现稳增长。

私募认为今年权益市场投资大有可为,股市或将呈现显著的结构性机会。关注内需重启,消费、医药等低估值板块的机会,也关注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长期方向。但私募也提醒需要警惕疫情变化、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海外加息变化等潜在的风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政策积极有为、消费逐步恢复

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的复苏

“2022年,受疫情、俄乌战争、通货膨胀、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股市遭遇重大冲击,不仅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满盘皆墨,而且除煤炭外各板块也尽数下跌,投资者承受了不小损失。2023年,我们认为宏观经济环境总体将好转。”紫阁投资说,“受通胀及加息影响,欧美经济今年面临衰退风险,我们面对的外部宏观环境承压,出口增速可能下滑。但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人流、物流、商流恢复,经济活力有望重启。去年底,针对稳地产连放三支箭,加上一系列稳内需、新基建政策,市场普遍预期今年GDP增速将回升至5%左右。”

明世伙伴基金总经理郑晓秋分析,今年中国将开启宏观经济复苏之路,整体复苏的方向是高确定性的,但过程可能一波三折,复苏最大驱动力源于内需。一是预计消费在疫情防控政策转向后,2、3个月内会有一个比较明显、快速的复苏,同时服务业、商品的通胀也会逐步抬升;二是政策的加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的困难进行客观定调,对稳增长的任务给出相对积极的定位,财政政策将发挥重要作用,货币政策也会保持相对宽松基调。但今年外部主要经济体大概率会陷入衰退,这会在外需的方面制约国内经济复苏的高度和节奏。

“对于复苏的节奏,我们认为年初还处于政策效果的积累期,上半年的复苏的斜率会比较快,因为2022年二季度是低点,今年GDP季度的增速的高点应该在二季度,但二季度可能也会是企业盈利的底部,所以今年下半年才是真正考验复苏成色的时点,一是全球经济今年下半年可能会进入衰退,再是地产下半年是否能触底反弹,都是需要关注的点。”

睿亿投资研究总监熊林表示,2023年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转向积极有利的局面。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优化,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过后,居民逐步康复,经济社会活动将回归正常,这有利于生产和消费活动的恢复;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后,国家逐步加大力度出台支持地产融资和刺激需求的政策,预计地产投融资和销售等数据将企稳改善,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同时,互联网平台经济、教育、医疗等政策方向正在逐步转向,鼓励民营经济活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恢复经济活动信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海外来看,进入2023年,预计全球通胀水平将逐步回落,同时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并实现终端利率目标;但全球经济衰退压力上升,我国出口压力提升,通过扩大内需战略实现稳增长的目标,“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整体衰退环境中实现逆势稳增长,人民币也有望从持续贬值转变持续升值。”

但是也有私募提醒短期仍有压力,鹤禧投资称,今年宏观经济压力较大,尤其是欧洲大概率陷入衰退、美国衰退概率也较大的背景下,高基数下的出口压力尤其大;参考海外情况,消费的恢复程度大概率不容乐观;而地产相关投资,2月开始有望在基数效应下有所好转,但最终还要看需求端政策和需求恢复的情况。

致顺投资认为,虽然今年国内宏观经济面临“开局难、难开局”的局面,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也要看到,中央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积极进取的,强调要围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目标“开好局、起好步”。扩张取向的宏观政策环境是提振信心的必要条件,因此,今年也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总的来说,2023年不仅是提振信心、开启信心之年,也可视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周期的起点。”

今年权益市场投资大有可为

随时关注疫情变化等潜在风险

私募对今年的市场行情比较有信心。“近期金融支持房地产的措施密集出台,地产金融政策出现显著回暖信号,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在保交楼、保需求、保主体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市场将逐步从底部回升;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逐步回归正常,经济修复动能进一步增强。”相聚资本说,2023年市场将有望扭转过去一年的颓势,重新踏上“满血复苏”的上涨之路,市场整体的Beta收益叠加选股的Alpha双重收益,让2023年权益市场投资大有可为。

熊林认为,今年整体市场机会大于风险,随着国内宏观经济逐步复苏,资本市场信心也将逐步恢复,当前整体估值水平仍然较低,仍有很大的修复空间;但也需要预防疫情反复导致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以及海外滞涨压力超预期的可能性。主要关注:一是国内疫情进展以及居民康复情况,关注居民康复后的消费意愿以及出行活动情况;二是国内宏观政策的持续落地,包括对消费、地产和民营经济等刺激鼓励政策;三是海外通胀和美联储加息进展,以及海外宏观经济状况。

关于A股市场出现了几条可能的主线思路,郑晓秋分析,首先是参考2012年的情况,当年在价值蓝筹暴动之后,开启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的超级牛市,这在今年也有可能出现。成长投资方向比较关注科创板的机会;其次在经济回暖背景下,价值投资方向,主要是与央国企的估值重构相关机会。还有一类投资主线是周期领域,目前大部分品类的周期品种处于供给失去弹性的状态,库存水平在极低位置,低库存是最大的安全边际,即使在衰退背景下,补库需求会对总需求也有一定的对冲。“我们认为,今年的市场仍是以结构性特征为主。从节奏上看,在上半年尤其一季度经济不太好的状态下,可能成长会有主要的表现窗口,后续随着经济的变化,或迎来包括周期以及央企国企估值重构的契机。”

但私募也认为,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鹤禧投资称,从历史看,出口下行、经济周期复苏初期,A股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国内疫情防控和地产政策大幅调整的背景下,今年有望迎来外资的明显流入,H股优势会更大一些。但是风险方面,要担心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和新型有较大破坏力的毒株。

紫阁投资表示,今年宏观经济总体将触底反弹,货币政策保持宽松,财政政策强调加力提效,市场面临的流动性环境较好,且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位置。“相对而言,更加关注刺激内需和恢复信心政策的力度与效果,这是今年市场的主要矛盾。我们关注内需重启、经济回升带给消费、医药、低估值板块的机会,也关注先进制造、新能源等自主可控领域的长期机会。另外,投资风险主要在于针对消费、地产的刺激政策效果不足,企业及居民信心恢复不够;还有新冠病毒会否发生变异,也是一个潜在风险。”

从风险的角度来讲,郑晓秋称,宏观流动性宽松的时间长度已经累积较长,所以需要紧盯今年宏观流动性的变化,是否会出现有边际上的和方向性的变化。触发的因素是经济复苏的情况、国内的通胀水平,海外资金流动性的变化。另外需要关注风险偏好的变化,目前的预期是乐观的;但也看到今年全球的经济衰退大背景,可能会拖累全球风险偏好的表现。在这一背景下,A股是否会独享这种风险偏好的上行,也是需要密切观察的。

致顺投资认为,首先,未来政策、宏观环境对市场的影响作用会远超过去,重点关注财政政策方面的积极程度、加力提效的具体措施,如何通过统筹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实现必要的财政支出力度。同时也关注货币政策如何稳健和精准有力,如何在总量上和结构性方面都发挥效能。“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将会给市场带来触角精准的结构性机会。但如果相关政策措施推出较晚,例如晚于一季度,或者力度不足,那也可能会引起经济复苏乏力,不能有效提振发展信心等风险。”

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

重点布局消费、新能源、医药等

对于今年的市场走势,不少私募都秉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认为随着影响股市走向的利空因素出现反转,市场信心将逐步恢复,股市或将呈现显著的结构性机会。在投资布局方面,会重点关注消费、新能源、医药等板块。

熊林认为,今年将是一个估值修复的年份。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全球通胀和加息、经济下行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叠加,市场也经历了接近两年的持续调整,未来一年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市场信心将逐步恢复,有望实现估值修复。当前在投资操作上,仍以持股为主,维持中高仓位的状态,配置思路主要集中在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的领域,重点关注港股和顺周期方向,同时新能源赛道由于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也逐步跌出了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很多影响因素在今年都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因此对今年的市场充满期待,保守来看今年的市场应该会是结构性的复苏牛。”郑晓秋表示,基于对今年初市场相对乐观的判断,近期公司产品整体保持中等偏上的仓位。在配置思路上,仍保持均衡布局,短期而言,宏观稳增长相关、疫情修复等方向是重点,同时也会对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安全、自主可控等方向做适当布局。主要看好医药、广义安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高端制造等五个领域。

致顺投资认为,今年市场将呈现显著的结构性投资机会,近期组合仓位保持在高位。具体来看,疫后复苏的消费板块确定性最强,因为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存在向长期趋势修复的内生性动力。另外受产业政策环境的支持鼓励,企业的资本开支、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等需求也将明显释放。基于这些原因,将重点关注与疫后复苏相关的餐饮旅游消费,与居住改善相关的家居家装消费,与经济复苏相关的银行、建材、交运和上游大宗品等投资机会。

相聚资本表示,鉴于对春季行情的看好以及未来一年的整体性乐观判断,在投资中将会以非常积极的仓位来应对。此外,考虑到未来可能是价值和成长交互演绎的行情,配置中既会有“新半军”等成长股,也会加入与经济相关的消费板块,二者均衡配置。看好新能源光伏、电动车产业链中的锂电池、海风以及军工板块。在近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高端制造的估值已经来到合理位置,盈利增长大概能实现30%的行业增速。从中长期看已具备一定的成长空间,明年一季度是重要的观察窗口。另外,医药板块在2023年始终有机会,短期看好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医疗服务也具有恢复性行情的可能。

同样,鹤禧投资对今年的整体市场比较乐观,主要是从流动性角度来做的判断。鹤禧投资表示,过去两年盛行的景气度投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更多是产业链深度研究时代,而在大消费等领域,更多是把握一些结构性成长的机会。当前的配置思路,会偏均衡一些,除了看好的海风、大储等高端制造业中的个别环节,也看好港股、免税和医药。在仓位方面,由于鹤禧是专注成长股投资的机构,所以当前持仓偏成长的多一些,考虑到市场整体还是存量博弈,成长股的筹码结构并不好,所以整体仓位保持在五六成。

紫阁投资表示,投资的关键是抓主要矛盾。2023年的主要矛盾是一切都在变好,而股指所处的位置低于2022年初期,因此应该摆脱“伤疤效应”,以积极心态把握市场机会。目前保持中偏高的仓位水平,配置方面主要考虑经济复苏和估值具备吸引力等因素。投资机会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内需重启、经济回升带给消费、医药、低估值板块的机会;二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能源车、科技硬件等领域的长期机会。

20万亿私募将迎来登记备案新规

进一步推动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规则体系,优化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引导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近日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及配套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

此次新发布的《办法》以2014 年出台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为核心,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了资金募集、登记备案、信息披露、纪律处分等相关自律规则和业务规范,初步搭建了覆盖行业全链条的自律规则体系。同时针对行业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对现行碎片化的规则进行系统的整合、重构,针对重要事项分别起草配套指引,不断推动私募基金自律规则的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

《办法》修订后共六章,82条,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是明确登记备案原则,引导私募基金行业回归本源;二是明确管理人登记标准,适度提高行业规范要求;三是明确私募基金业务规范,促发展与防风险相结合;四是完善登记备案信息变更,加强信息披露和报送;五是丰富自律手段,实现全流程自律管理。

对于此次《办法》及配套指引的发布,私募机构的关注点各异。致顺投资关注到,《办法》中对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相关规则进行更新完善。同样,明世伙伴基金总经理郑晓秋也表示,公司主要关注到《办法》中有关产品备案等方面的内容。《办法》规定,私募证券基金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此前对最低募集规模并未做规定,通常产品达到200万即可申请产品备案。因此,该规定将大幅提高产品规模门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那些大量备壳的非真实募集行为。此外,郑晓秋还注意到《办法》对不予备案和暂停备案的情形做出说明,这对管理人日常运营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睿亿投资研究总监熊林对私募风控相关内容比较关注。熊林表示,《办法》中规定,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独立履行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管理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检查的职责,不得从事投资管理业务,不得兼任与合规风控职责相冲突的职务等。“我们认为,私募风控应遵循独立性原则,近两年私募业绩回撤更凸显了风控的重要性。睿亿投资实行总经理兼任风控总监、董事长兼任投资总监,对风控完全隔离严格执行,总经理拥有对风控的一票否决权。目前来看,公司产品很好地控制了回撤并产生一定的绝对收益,因此我们对私募风控相关内容比较关注。”

在受访私募认为,《办法》的修订将有助于提高行业规范要求,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进一步推动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的规范与扶持下,我国私募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次征求意见稿延续了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强调扶优限劣,有助于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紫阁投资说道。

熊林称,《办法》的修订从私募登记备案、团队资质、合规风控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规则的科学性、透明度和有效性,促进私募行业优胜劣汰,对私募行业健康发展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郑晓秋认为,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私募基金行业的整体门槛和质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另外对实控人和管理团队要求的提升,也有助于私募行业高质量专业团队的发展,有助于扶优汰劣,促进行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致顺投资表示,《办法》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私募行业机构准入和产品准入,有助于私募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关键词: 满血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