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议!上市物管公司陆续发布去年成绩单 行业业绩分化特征明显

进入财报披露季,在港股上市的物业管理公司2022年成绩单也相继发布。

3月22日,新希望服务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收11.39亿元,同比增长23.1%;年内溢利为2.22亿元,同比增长33.7%;毛利4.31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两大核心业务表现亮眼,物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3.9%,生活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9.6%。


(相关资料图)

截至记者发稿,已经有多家物业公司披露了2022年成绩单或业绩预告。整体来看,受多重因素影响,行业业绩分化较为明显,除了新希望服务外,中海物业、越秀服务等净利润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碧桂园服务、绿城服务等业绩出现一定程度下滑,融创服务则同比由盈转亏。

新希望服务加码“物业+”业务

3月22日晚间,新希望服务发布了一份亮眼的2022年成绩单。受此消息影响,新希望服务次日在港股的股价高开高走,最终收涨超过10%,今日股价也再次上涨2.6%。

拆解来看,2022年,新希望服务实现了在管面积的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22年,该公司在管物业项目191个,同比增长83.7%,在管面积288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8%。分区域看,公司核心的西南地区的在管面积已经达到1594.3万平方米,较去年提升幅度达到98.3%,增势最快,占总在管面积的55.3%。华东地区同比增长59.2%至921.2万平方米。

分业务类型看,物业管理服务是新希望服务最大的收入来源,在规模稳步提升下收入增长明显,2022年实现收入为4.88亿元,同比增长53.9%,占总收入的42.9%。另外,生活服务收入为3.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占总收入的26.6%,其中,零售与餐饮业务实现110.3%的增幅。

目前,新希望服务的服务业态覆盖住宅、写字楼、产业园、医院等方面,提供包括“物业+团餐、物业+零售、物业+集采、物业+到家”等在内的定制化服务,“物业+生活”是公司生活服务收入稳步增长的一大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3月23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零售与餐饮业务也颇受投资者关注。“在2022年团餐零售营业收入约1.06个亿,毛利率23.5%左右。对于23年而言,团餐零售业务,我们认为在不包含收并购的前提下,相信团队可以带来超过40%的增长。”新希望服务管理层回答提问时称。

在零售与餐饮业务方面,新希望服务表示,团餐业务经过3年的发展,已从2020年的3个项目发展至2022年底的14个项目,覆盖医疗机构、写字楼、大型企业园区等区域,已成长为四川区域内医疗赛道产业链渗透较长、服务场景较全、辐射层级较多的团餐运营服务商。

行业业绩较为分化

实际上,近期已经有多家物业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或年报,其中多家公司业绩迎来不同程度增长。

3月23日,中海物业发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6.89亿港元,同比增长34.4%;对应毛利20.2亿港元,同比增长23.1%;股东应占溢利上升29.4%至12.73亿港元。截至报告期末,中海物业所管理的建筑面积上升23.2%至3.2亿平方米,其中,新增项目中55.7%来自独立第三方。而住宅项目及非住宅项目的新增在管面积分别占68.2%及31.8%

3月15日,京城佳业发布2022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加约28%。毛利约为3.47亿元,同比增加约27.4%。毛利率22.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2022年,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1.14亿元,同比增长约37.9%。

此前的3月8日,越秀服务也抛出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全年业绩成绩单。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越秀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4.86亿元,同比增长29.6%;毛利率为27.3%,股东应占盈利约为4.16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业绩稳健增长。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物业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明显,甚至出现亏损,可谓行业分化较为明显。

3月20日,融创服务发布2022年度业绩报告。2022年,融创服务实现收入71.26亿元,同比下降9.8%;毛利16.04亿元,同比下降35.6%。公告显示,2022年,融创服务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82亿元,其2021年同期为盈利12.76亿元。

3月12日,绿城服务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收入将录得超过18%的增长(2021年收入为125.56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24.3%),同时,公司未经审核的核心经营利润及未经审核的权益股东应占溢利较2021年同期下降分别约5%至10%,及30%至40%。

对此,绿城服务表示,该降幅主要原因是基于审慎原则,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减值准备增加,以及金融工具等资产减值增加;其次,受房地产行业环境及疫情反复影响,公司收入增幅下降的同时成本上涨。

中指研究院认为,进入2023年,随着房地产下行趋势收窄及房企信用风险缓释,以及疫情冲击的大概率结束,对物业的外部影响因素逐渐淡化,由此也进一步督促物企的内部发展转向市场化,通过独立性外拓、拓宽非住领域布局等,去实现规模与营收的有质增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