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观点:基金投顾最新成绩单出炉 三家券商超百亿
随着2022年年报公布,券商基金投顾业务最新成绩单陆续曝光,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和华泰证券组成的“百亿军团”继续领跑,招商证券以96.52亿元紧随其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9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基金投顾业务正式拉开序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60家机构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包括25家基金及基金子公司、29家证券公司、3家第三方销售机构和3家商业银行;已展业的机构有54家,涉及440万个账户,95%为微小户(10万元以下),管理规模近1200亿元,其资产配置结构为混合基金33%、债券基金31%,股票基金和货币基金均为10%。
三家券商领跑
2022年年报显示,东方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的基金投顾签约规模均超百亿,其中,东方证券、华泰证券分别为149亿元、139.13亿元,中信证券年报则未披露具体金额。
招商证券和国泰君安基金投顾业务规模有所增长,其中,招商证券“e招投”累计签约资产接近百亿,为96.52亿元;国泰君安证券“君享投”投顾业务客户资产保有规模57.22亿元,同比增长88.6%。还有不少券商基金投顾业务正在起势,华安证券基金投顾“鑫易投”2022年正式上线展业,首单香草结构浮动收益凭证发行。
虽然行业签约规模总体上升,但由于2022年市场行情波动和基金净值缩水,基金投顾业务承压,部分券商基金投顾业务规模和签约户数出现缩水。
申万宏源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公募基金投顾累计签约客户超6万人,存量客户人均委托资产6.2万元,而2021年年底签约户数为9.5万;华泰证券2022年投顾业务资产规模虽然仍在“百亿军团”之列,但同比骤减55亿元,由195.11亿元降至139.13亿元;国联证券基金投顾签约资产规模同比下滑超30亿元。
关于制约基金投顾规模快速增长因素,中信建投证券基金投顾业务负责人分析,首先,当前基金投顾业务投资标的仅限于公募基金产品,虽然策略在不断丰富,但真正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配置,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还需要更加丰富的底层资产和更多元的策略组合的支持。
其次,部分投资者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认知不足,面对市场波动,容易产生“追涨杀跌”等不理性投资行为。另一方面,相较于公募基金,基金投顾在业务宣传方面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使得市场难以有效、全面地了解基金投顾的投资理念和服务内容,难以及时准确地将专业的服务匹配触达给合适的客户。
最后,基金交易费用较高,导致基金投顾策略在运行过程中,尤其面对风格快速切换的市场时,可能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进而影响业绩表现和客户体验。
据东方证券提供的数据,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响,A股市场总体出现下跌,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21.63%,最大回撤30%。主动权益类基金全年业绩中位数为-21.12%,均值为-20.80%,全年实现正收益数量占比约3%,此外,“固收+”产品及其他理财产品投资业绩也不甚理想。
东方证券副总裁徐海宁认为,去年基金投顾组合之所以出现了一定的抗跌特征,主要因为基金投顾组合底层是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具有一定分散投资的特征;多数基金投顾组合在股票、债券资产之间具备一定的比例限制,能够部分降低组合策略对权益类资产的风险暴露水平;基金组合运作过程中,投研团队会根据大类资产配置模型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风险。
相关认知需进一步提升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多家券商已经可以给出基金投顾业务“主力军”的群体画像及特征。
中金财富将基金投顾业务“主力军”分为理财客户、新财富人群和传统基民三类,理财客户过往更聚焦投资期望匹配而非具体的底层资产投资研究,需要投顾机构一方面做好净值化转型的投教引导,另一方面做好市场波动过程中的投资陪伴;新财富人群指90后和00后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逐渐上升的年轻人;传统基民虽然依赖自己选择基金,但随着基金投顾业务的发展,也开始寻求专业机构的投资指导。
华西证券表示,基金投顾客户呈现以下特征:女性客户选择基金投顾占比更高;小白客户(开户1~2年)及经验丰富的客户(开户5年以上)选择基金投顾占比更高;25~40岁之间、60岁以上客户选择基金投顾的占比更高,70%以上的基金投顾客户同时持有基金单品。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基金投顾在改善用户投资体验和优化用户投资行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国联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三年基金投顾用户单只策略的平均持有时长明显高于单品,在面对市场涨跌时,投顾用户的表现也显得更加淡定。在用户投资体验上,即使是面对2022年较为波动的市场环境,基金投顾持有人的投资体验相对更好;从盈利占比来看,近1年基金投顾盈利用户占比略高于基金。
不少券商认为,基金投顾的认知还应该进一步深化。中金财富相关负责人称,“顾”的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基金投顾的展业模式更多是以特定组合策略的模式销售给匹配组合定位的客户,形式上与公募FOF产品较为类似,导致从投资者体验角度持有人对于公募FOF、智能投顾和基金投顾服务的差异认知不够明显,容易导致业务混淆。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