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车标志性订单出现 未来4年市场规模或超10倍增长
“双碳”目标之下,氢燃料技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氢能车过去5年发展速度缓慢,但本月来标志性订单开始出现。业内人士表示,订单意味着氢能行业在应用场景上有了着力点,在经营业绩上有了实际支撑。
财联社记者梳理统计了各省份提出的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规划及目标,到2025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合计将突破10万辆,加氢站将突破1000座,届时氢燃料电池汽车整体达到十万台级规模,这意味着未来4年氢能车市场销售规模有超10倍的增长。
过去5年发展缓慢,标志性订单本月出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全球共售出氢能源汽车9006台,其中美国937台、中国1177台、韩国5823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国内五年累计销量仅为7100辆。
业内知名私募投资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之前并不认为氢能源是一个好的投资赛道,因为销量实在是太少了,业绩无法兑现产业预期。
相比较纯电动汽车而言,氢能车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氢燃料电池汽车购车成本远高于纯电动汽车,是纯电动汽车1.5-2 倍;其次,初始加氢成本高,当前加氢站加氢成本在50-80元/kg;最后,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匮乏,建设加氢站的价格昂贵,一座加氢站投入成本2000万左右。如果想让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与燃油车相近的燃油经济性,其终端加氢成本需至少降到 30 元/kg 以内,假设以当前储运及加注成本计算(25 元/kg),制氢成本至少需降到 15 元/kg以下。
但本月来,氢能车加速发展的标志性订单开始出现。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斩获目前全球最大的氢能重卡单一订单,徐工重卡、阿雷斯氢能、新源动力共同与伊金霍洛旗政府签署新能源车辆合作项目投资协议,徐工重卡收获伊金霍洛旗200辆氢燃料牵引车产业引导订单。项目投资23亿元,5年3期,占地500亩。
美锦能源项目相关人士介绍,公司中标青岛氢能源公交车采购项目,标的总额8800万元。此次青岛巴士集团将以8800万元购置40辆12米级的氢能源公交车,且此次采购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
氢能产业投资相关人士表示,上述项目虽然中标额度不大,但具有标志性意义,说明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场景得以落地,业绩有望得到实际支撑。
此外,11月30日,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在内江正式运营,首期采购了7辆氢燃料电池重卡,亿华通获7辆49T燃料电池牵引车订单。
上海一家车企的技术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他们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氢燃料汽车上市后,现车抢购一空,明年上半年的订单也已经被提前锁定。氢能车辆市场趋热可见一斑。
氢能车采购需求加速上升,关键部分原材料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据统计,202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公开招标项目共计有19个,涉及14个城市及地区;中标的燃料电池汽车数量为878辆,中标总金额达到20.02亿元;中标单车均价为221.93 万元。
截至2021年7月底,氢燃料电池汽车公开招标项目共计有15个,涉及10个省市及地区;招标的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已达到880辆,中标数量为550辆,中标总金额达到8.5亿元;中标单车均价为154.5万元。
可见,燃料电池汽车采购需求加速上升,燃料电池汽车采购价格下降30%左右。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2021年是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关键年,冬奥会将带动燃料电池客车增长,加上各示范城市群大多以客车作为前期示范的重点,预期2021年氢燃料电池客车的销售占比将保持在60%以上。
亿华通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在氢燃料电池车中,燃料电池系统是氢能车的核心构成,按结构来拆分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堆及辅助系统(简称 BOP,包含氢循环系统、空压机、水热管理系统等)。从成本端来看,燃料电池系统在氢能车购置成本中占比超过 60%,而电堆成本在系统中占比同样超过 60%,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最高的成本项。
国电投氢能首席专家柴茂荣表示,日本成功研制的氢燃料电池成本已经低于500元/KW,低于锂电池的成本,因此未来氢能源产业拓展空间十分广阔。丰田Mirai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它和同档次的电动汽车特斯拉Model S同台竞争,价格基本相当,而续航距离和安全可靠性更具优势。燃料电池应用的关键是能够实现稳定工作的一致性,耐久10000小时无故障运行,这样才能实现乘用车等汽车的应用。12月5日,国家电投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这是继催化剂、膜电极、钛金属板之后,国家电投第四条全自主材料及零部件生产线。国家电投成为全球燃料电池产业链最全的企业。
国联证券分析师表示,2020 年燃料电池系统国产化程度 60-70%,电堆、膜电极、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等核心部件均可自主控制,而气体扩散层、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也在加速研发中,普遍处于送样测试验证阶段。由于产品从送样测试到批量化生产预计需要 2至3 年时间,因此预计未来 2至3 年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有望完全实现国产化供应。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