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双减”期财报巨亏 头部教培机构花式填补业务空缺
进入2022年,“双减”政策对以往以义务教育阶段培训为核心业务的一众教育巨头的进一步影响才逐渐显现。
依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各营利性教培机构须在2021年底之前终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育培训业务(即K9业务),或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并按要求整改以继续从事此类业务。
2022年1月15日,好未来教育集团(TAL.NYSE,以下简称“好未来”)公布了2022财年半年报(报告期间为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其中营收保持增长,但幅度没能追上费用支出,归母利润表现为巨额亏损。
好未来是正处于“双减”风暴中教培巨头的一个典型代表。面对核心业务遭削减的局面,各教育机构都在积极寻求业务转型。接受“无利可图”的“营转非”,坚持学科培训业务?还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谋求其他出路?成为摆在这些机构面前的一个选择题。
核心业务削减,教培行业进入凛冬
在2021年的下半年里,教培巨头们纷纷宣布于年底终止K9业务。
随后,多家教培机构关停教学点,辞退工作人员,线上发文“告辞”,一片“伤离别”中,K9时代走向终结。
在这一过程中,好未来在报告期内费用支出巨量增长,淹没了本还表现不错的营收业绩。
好未来披露2022财年半年报。 图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据好未来近期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好未来在2022财年的上半年中费用支出激增,一进一出之间损失惨重。报告期内,好未来实现营收28.2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0%;而另一面,收入成本达14.86亿美元,同比增长56%;销售和营销费用为7.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一般和行政费用为6.88亿美元,同比增长42%。此外,无形资产和商誉减值损失达4.26亿美元,是上年同期数据的1400多倍。这导致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29亿美元。
不仅仅是好未来,削减K9业务对其他教育机构影响同样重大。
2022年1月8日,俞敏洪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老俞闲话”发文透露了新东方包括市值变化、营收减少、裁员、退费支出等情况,对于营收减少一项,该文透露其减少比例为80%。两天后,新东方(新东方-S, 9901.HK)发布了一份公告,称“该等媒体刊物(记者注:指‘老俞闲话’)并无获本公司授权及并不代表本公司观点”。
尽管俞敏洪的言论被官方声明为“不代表公司”,但K9业务的削减对于新东方的营收影响不容小觑。据新东方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K9业务的收入在新东方各财年营收中占比过半,约为50%-60%。
而K9业务的收入在其他头部教培机构的营收中同样占据核心地位。
好未来披露2022财年半年报时用了一个较为模糊的说法以说明K9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在截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的财政年度中,提供K9业务的收入占公司当年总收入的绝大部分”。
尽管高途(GOTU.NYSE)未在财报中明确说明K9业务在总营收中所占份额,但从其披露的财报信息中也可以管窥一二。在高途2021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包含K9业务在内的K12课程收入占净营收总额的93.65%,达39.08亿元。
在2021年中过半的时间里,多数教培机构K9业务仍在正常运作,但在这类教育机构中,占比如此之大的核心业务遭到削减,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激烈。
好未来2021年股价变动曲线。Wind数据
新东方2021年股价变动曲线。Wind数据
高途2021年股价变动曲线。Wind数据
纵观2021年全年,上述三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遭遇可谓是“难兄难弟”。自实行“双减”政策以来,三家公司股价总体呈剧烈下滑趋势。从2021年1月20日至2022年1月20日,新东方从136.4港元/股下滑至13.54港元/股,跌幅超90%。而好未来和高途的跌幅更大(数据采集以美国东部时间为准),好未来从67.74美元/股跌至3.56美元/股,高途从69.95美元/股跌至2.15美元/股。
半是“跨界出圈”,半是坚守拓展的转型之路
2021年12月28日,在新东方在线的东方甄选抖音直播间内,俞敏洪亲自出镜直播带货农产品,此举被外界认为是新东方转战直播电商的一个信号。但不论是粉丝数量,还是成交数据,刚刚起步的东方甄选与顶流带货电商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作为“带货主播”的俞敏洪,业绩表现也似乎很难与同出新东方的罗永浩比肩,之后俞敏洪也发文坦言“并不想把自己发展成直播带货网红”。
“跨界”直播带货能否给新东方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补齐K9业务留下的空缺?目前看来依然是个未知数。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东方甄选在过去的30天内直播销售额为239.92万。农产品电商与K9教培市场的热度显然不在一个量级。
K9业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备受市场追捧,在业务体系中,大多数教培机构都将其置于核心位置,几家上市公司也多次财报中将营收上涨归功于学生人数的增长。
据此前披露的财报信息显示,在2017-2021年5个财年(截至每年的5月31日)中,新东方的营收增长保持在16%-36%之间,总营收平均增长率达24.4%,可谓稳中见涨。
这样的优秀营收表现在K9业务火爆的时期并不少见,即便是在“双减”政策开始实行的时期,头部教培机构也依然在营收上有着良好的数据。好未来在2022财年半年报中披露的信息显示,当期营收达到28.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46%,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2021财年的营收增长率。高途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1.73亿元,同比增长41.5%。
但随着K9业务终止,这样的“成绩单”或许再难重现。在“双减”政策引发的教培行业风暴中,核心业务抽离后的空白该如何填补,这对于体量庞大的头部机构是一个重要问题。
“K9业务以外,新东方还有不少合规存量业务,如大学生四六级、考研、资格证考试、留学考试培训、成人外语培训等,都处于各细分领域的头部地位,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和产品服务竞争力”一名新东方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些存量合规业务也使新东方有了很大的缓冲余地,给业务转型提供了空间。”
上述人士透露,新东方的业务转型并不会局限在一个方向,更不会轻易放弃“老本行”,除了K9业务,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研、出国考试、职业教育、留学培训等业务都是在着力发展的业务重心,未来新东方还计划布局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等培训项目。
对于其他头部公司而言,除了K9业务,在教培行业其他领域进行试水或深入的业务拓展也是主攻方向。
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官网选课页面。图据学而思官网
据好未来方面工作人员透露,在终止K9业务后,学而思的业务重心转向了“素养”课程的培训,包括人文美育、科学创想、编程系统等非学科内容。在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好未来官方也表示,“公司将继续运营和发展与K9业务无关的部分业务,并将探索其他机会以提供教育服务”。
高途在信息披露中表示,“公司将继续在K9业务之外开展业务,并将重点转向为专业教育开发课程和服务,探索数字产品和职业教育的可能性。”
难于即时纾解的教育“内卷”,继续为“营转非”提供了市场
“双减”并非完全终结学科类培训,根据政策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须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但也同时要求,禁止这些机构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这项“营转非”的规定在另一个角度给老牌教培机构保有K9业务提供了可能性。这些机构在集合教师、学生方面拥有既有优势,在过往的经营中也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同时市场对于学科类培训的需求也未完全消减。
然而,“非营利”的一系列要求也成了这些机构背后资本方的顾虑之一,一家教培机构的上市公司高管对记者坦言,“上市公司是不太可能去做这个(非营利性机构)的”。
猿辅导宣布“营转非”通过审批。图据猿辅导微信公众号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即便是学科类培训变得“无利可图”,也依然不乏有机构愿意将其纳入业务体系。
2022年1月14日,猿辅导在其公众号宣布,猿辅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业务已完成非营利性转换,新设立非营利性机构北京猿辅导线上学科培训学校已通过审批并取得办学许可。
公开数据显示,猿辅导新设立的非营利性机构于2021年12月初就已出现在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上。同时期公示的还有希望在线、志道、作业帮、乐学东方4家线上学科培训学校,有传言称分别对应好未来、网易有道、作业帮、新东方4个既有教培品牌。记者曾致电好未来学而思和新东方求证其与传言中对应非营利机构是否有关,均遭到对方否认。
非营利性学科培训机构数量激增。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截图
而这也只是学科类培训“营转非”的冰山一角。据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搜索数据显示,2021年末至2022年初的几个月内,非营利性学科培训学校登记成立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此阶段内至少有167家非营利性学科培训学校登记成立。
同时,市场对于学科类培训的追捧热情也依然难以消减。据《证券时报》2022年1月2日报道,以线上学科类培训为主要功能的乐读优课上线两天即出现报名火爆的情形,许多班级几乎瞬间满班,不少家长未能报上名,巨大的访问量甚至还导致app出现登陆不上的情况。
学小思线上教育培训学校登记信息。上海民办教育网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乐读优课app的开发者为上海长宁区世纪学小思线上教育培训学校,是成立于2021年11月的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另据上海民办教育网信息显示,该培训学校的举办者是上海佰年志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的股东之一为好未来集团联合创始人樊保国,持股比例30%。
家长们对于学科类培训的追捧表明,教育“内卷”现象或许并未因“营转非”而得到即时纾解。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从当前的现象看,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且现有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
储朝晖进一步分析,“营转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进入培训行业的市场供给总量,但是很难改变或减少对教培的刚性需求。限制供给进而导致的供需矛盾加大,自然使供不应求的状况更加突出。
储朝晖认为,改变这种对于学科类课外培训的非理性追捧,缓和供需矛盾状况的关键在于改进教育评价,由过于单一的、集中的评价向多元的、分级专业的评价转变;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学校,校内教育效能得到提升,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才能有效缓和当前状况。
(文章来源: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