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热点:新锐奔涌!基金经理近半从业不足3年!“新面孔”频上业绩榜前列 靠实力还是运气?
近几年,大量“零经验”基金经理上岗,一批新锐涌现,成为市场主角。
公募基金行业历史上,罕有基金经理刚出道即频频出圈的现象。在基金业绩排行榜前列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在近几年似乎成了普遍现象。不少基金经理“新人”投资经验较短,凭借着出众的投资业绩,获得众多基金持有人信赖,管理规模迅速膨胀,而这显然与投资依靠“长期经验”的常识不符。
【资料图】
这是新基金经理实力的体现还是有运气的成分?剖析新锐基金经理涌现现象的背后,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
首先近年来基金经理队伍不断扩张,基金经理人数5年内翻倍,如今已突破3000人,而从业年限不足3年的基金经理人数有1480人,占比47.33%,接近一半。基金经理人数迅速扩张是大量新锐基金经理涌现的基础。
其次,大多数投资老将难以适应目前的极致结构化行情,一些没有传统行业投资经验的“新人”轻装上阵,在投资新兴产业时束缚较少,加速了新基金经理出圈。
最后,未来基金产品业绩表现出众将离不开背后投研团队的支持,基金投资围绕基金经理个人为中心的时代或将逐步结束。
新锐基金经理涌现
近年来,基金行业业绩分化,一批担任基金经理职业年限不长的基金经理涌现,大放异彩,被称为新锐基金经理。
数据显示,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表现前10的产品中,6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担任基金经理年限不足2年,如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的黄海、建信潜力新蓝筹的周智硕、信澳周期动力的李淑彦。此外,易方达供给改革的杨宗昌担任基金经理年限也仅有3.33年。上述新锐基金经理今年业绩也均实现正回报。
拉长周期看,新锐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同样表现不俗,如陆彬、施成、郑澄然、韩创和刘彬等任职基金经理年限不足4年,管理的产品业绩近3年表现突出。
新锐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不俗,受到市场认可,资金蜂拥而入。数据显示,崔宸龙、刘畅畅、杨金金、郑澄然、韩创、钟帅、周智硕等17位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不足4年,管理规模均超100亿元,其中崔宸龙和韩创在职业生涯初期管理规模均不足亿元,凭借着优异的业绩表现,最新管理规模分别达到375.9亿元和292.6亿元。
除了上述已经大放异彩的新锐基金经理外,刚刚担任基金经理不足1年的新基金经理开始崭露头角,冲劲十足。如汇添富盈鑫灵活配置近3个月累计回报58.07%,同类型基金排名第一,今年回报23.74%,位居同类型基金排名第8.该产品的基金经理在2021年9月首次担任基金经理,任职时间11个月。鑫元清洁能源成立于今年1月,至今回报34.79%,其基金经理担任管理经验年限刚满7个月。
基金业绩排行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在近几年似乎已成了普遍现象。
大量“新人”入局是新锐基金经理出圈基础
近年来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对优秀基金经理的需求大幅增加,基金经理队伍也不断扩大。此外,由于主题赛道型基金需求旺盛,这些基金主要投向新兴产业,基金公司急需有此类行业背景的基金经理加入到投资队伍中来。一些新面孔的出现,成了必然结果。不过,这只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并不会成为长期化趋势。
数据显示,2014年底,国内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历史首次超过千人大关。2019年,基金经理人数超过2000人。受2020以来基金发行热潮影响,一大批“零经验”基金经理上岗,近2年首次担任基金经理的人数就超1000人。截至2022年6月,基金经理人数首次突破3000人。
具体来看,从业年限不足3年的基金经理人数有1480人,占比47.33%,3年至7年之间的基金经理占比33.35%,从业7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占比19.32%。可见,近半数的基金经理管理公募基金产品经验不足3年。
今年已过去大半,首次担任基金经理的人数已超过300人。预计全年新增基金经理人数有望超过2020年,创下历史第二。
“新人”基金经理在数量上大幅增加,但是“质量”并未因此下降,并且一些“新人”的背景并不年轻。可以注意到,近年来新担任基金经理的人员背景异常亮眼,一些专业领域、高学历背景的基金经理在投资时优势明显,如崔宸龙是美国西北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攻材料学方向;一些由卖方、研究员转变的基金经理,在研究阶段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在选股和行业趋势判断上轻车熟路;一些具备专户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在绝对收益投资上经历了市场波动的考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经理数量增长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会加大行业队伍的竞争,有优秀基金经理被市场追捧,也有基金经理会受困于业绩表现不佳而“黯然离场”。
极致行情加速新锐基金经理出圈
近年来,核心资产遭遇重挫,估值一降再降,这些基金产品的净值表现不佳,投资者怨言较多,而押注新兴行业,具有成长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更获市场青睐。
相对极致的结构性行情对基金经理的投资提出了更多挑战。一些投资经验丰富的老将,能很快扩展自己的能力圈,将投资目标转向新事物和新兴产业,对于大多数基金经理而言,打破原有投资思维和扩展能力圈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能力圈的扩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没有传统行业投资的桎梏,具有新兴产业学习、研究背景的新基金经理在投资新兴产业时优势明显,凌厉鲜明、操作灵活的投资风格在目前的极致行情下更加如鱼得水,在市场上也非常具有市场号召力。
在市场端,从今年新任基金经理的投资方向来看,不难看出多数偏向成长股投资。有基金销售人士表示,无论是新发基金还是老基金持续营销,具有成长股投资背景的基金经理更受基金持有人青睐。
近年来,互联网第三方代销渠道强势崛起,倒逼传统基金销售渠道转型,逐渐趋向基金销售互联网化。基金销售互联网化叠加极致的结构性行情,以新能源、半导体等赛道投资为主的基金更易获得高曝光量,这些基金经理更易出圈。
基金经理对基金影响力将弱化
有基金人士表示,有些基金产品短期表现出众,不排除个别基金经理赌赛道,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产品表现出众离不开背后投研团队的支持,不能一概而论的将新基金经理出众的业绩表现归因于基金经理“赌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顶流基金经理陷入“规模陷进”、对极致行情应对不足,以及离职带来重大负面影响等问题,让基金公司意识到整个研究团队对产品的重要性,而在基金产品上开始减弱基金经理个人的烙印。基金公司在选拨培养优秀年轻基金经理的同时,也在加强基金经理背后研究团队的支持。
有基金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位担任基金经理时间不足2年的“新人”,管理的3只产品没有重仓新能源,产品净值在今年均实现上涨,并在近期纷纷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其管理规模从不足5亿元迅速提升至最新的100亿元,这离不开基金经理背后团队的支持。
有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近年逐渐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研究团队上,在薪酬体系上也加大了对研究团队的倾斜。该高管指出,公司已经走过了靠基金经理打天下、造星的时代,未来基金经理在基金收益上贡献也将大大降低,基金持有人所关注到的产品业绩更多将来自于背后团队的支撑。
据该高管介绍,公司在规模扩张初始阶段,投研人士是通过以基金经理个人为中心进行事业部制的运作,这种模式的确为公司的规模扩张带来很大帮助。公募行业发展到现在,以个人为中心的事业部制遭遇了规模瓶颈,甚至会阻碍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一个人流失,影响会很大。
有基金评价人士表示,新基金经理依靠运气成名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无论是基金评价还是渠道推销等各个环节,都加强了对基金经理以及其背后投研团队的考察。监管层也多次表示应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的现象。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 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