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连发5份公告!远洋集团延期兑付 大股东中国人寿已介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远洋集团也成为延期兑付中的一员。

“集团尝试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未果,账面可动用资金几近枯竭。”7月25日,远洋集团在针对“18远洋01”债券延兑方案的公告中坦言,公司债券按期足额兑付存在较大困难。

但面对兑付困难的情形,远洋集团并没有留给投资者“一地鸡毛”,而是诚恳承诺对公司债券不逃废债。本周内,远洋集团已连续发布了五份公告,内容全部有关于延期/展期兑付的方案。

7月26日晚间,远洋集团连发多份公告,向债权人征求延期支付三只票据的利息。而前一天的25日,远洋集团公告称对一笔即将到期的境内债提出展期方案,次日该笔停牌8天的境内债迎来复牌,当日涨31.94%,盘中两次临停。

或许是被连日来房地产政策利好的温暖包围,又或者是资本市场对展期方案的认可,远洋集团股价走势连续三日上涨,截至7月27日午间收盘,远洋集团最高点涨到13.64%,报0.50港元,但仍处于历史低点。

境内债推出展期方案

远洋集团的延迟兑付,开始于一笔公司债。

7月18日,因兑付调整方案存在不确定性,远洋集团曾公告“18远洋01”债券停牌。

该债券全称“远洋地产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18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量20亿元,期限5(3+2)年,票面利率4%,起息日期为2018年8月2日,到期日期为2023年8月2日。

“受销售额与再融资改善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公司出现了阶段性流动性不足的情况。”针对兑付风险的提示,远洋集团在公告中直指,公司中账面非受限货币资金无法覆盖公司债券本息,且短期内流动性得到有效改善的难度较大。

在“18远洋01”停牌后的第八天,7月25日晚间,远洋集团发布公告表示拟与公司债券持有人协商调整公司债券兑付安排。

令投资人欣慰的是,该展期兑付方案没有削减本金与利息。针对该笔8月2日到期的20亿元境内债券,远洋集团计划在8月2日到期日支付全部利息,本金展期一年,其中分6个月兑付35%,最终于2024年8月2日兑付剩余65%。

具体来看,远洋集团将于2023年9月2日兑付本金之10%(即2亿元);将于2023年10月、11月及12月以及2024年2月及5月各月份第二日兑付本金之5%(即1亿元),即合共兑付本金之25%(即5亿元);将于2024年8月2日兑付本金之剩余65%(即13亿元)。

随着兑付方案的发布,远洋集团在同日公告表示该笔境内债券将于7月26日复牌。而在“18远洋01”复牌的第一天,盘中二次临停,当日涨31.94%,成交净价报50元。

三笔美元票据利息申请延期

本金额20亿元的境内债券展期方案尚未投票,7月26日晚间,远洋集团再发公告,就旗下2027年到期5亿美元5.95%票据、2029年到期6亿美元4.75%票据、2024年到期7亿美元6%票据,进行利息延期支付的同意征求。三只票据合计本金额为18亿美元。

其中2027、2029票据的发行人,将于8月17日举行票据持有人会议,审议特别决议方案。

公告指出,倘2024年票据的持有人未批准2024年票据发行人提呈的特别决议案,则2024年票据项下的违约事件可能会于2023年8月13日之后发生,担保人其他债务(包括2027年票据及2029年票据)项下的交叉违约条文可能会被触发。

而2027年票据项下的违约事件可能会于2023年8月18日之后发生,2029年票据项下的违约事件可能会于2023年8月19日之后发生,发行人及本公司其他现有债务项下的交叉违约条款可能会被触发,发行人及本公司可能需立即进行公司重组。

远洋集团建议修订主要条款为,针对2024年票据,票据于2023年1月30日至2023年7月30日期间的利息申请延期至2023年9月30日支付;针对2027年票据,于2023年2月4日至2023年8月4日的利息期间产生的利息延期至应2023年10月4日支付;针对2029年到期票据,于2023年2月5日至2023年8月5日的利息期间产生的利息延期至2023年10月5日支付。

公告显示,若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发行人将在付款日期支付同意费,为2024、2027、2029票据各自本金的0.1%。

对于延期支付利息,远洋集团在公告中的解释同境内债延兑的说辞一样。“自2022年初以来,由于市况不佳,公司面临流动性压力,导致经营现金流入减少,同时难以获得外部资本为现有债务再融资。”远洋同时也表示,公司一直积极与其债权人商讨解决上述挑战,并致力于减轻不利市况的影响。

然而,尽管采取了措施来提高其流动性状况,但债务再融资仍存在不确定性,运营及融资条件不佳的情况及公司的流动性压力依然存在。

经营困难重重

在境内债延兑的公告里,远洋集团提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表述了集团在应对房地产环境变化中采取的措施但效果不佳的无奈。

加大销售、资产处置、控减支出……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远洋集团从各个方面保障公开市场债务兑付和保交楼工作。

首先,在销售方面,2022年远洋集团完成协议销售额约人民币1002.9亿元,累计交付5.5万套房产;2023年上半年集团完成协议销售额约人民币356.6亿元,完成交付住宅项目1.6万套。

但同比来看,2022年、2023年上半年协议销售额分别减少26%、17%,协议销售均价分别下滑8%、23%,销售业绩持续制约经营性现金流流入。

其次,资产处置方面,2022年以来,远洋集团全力推进资产处置,实现了北京、成都等核心城市的优质资产出售,回笼资金逾百亿人民币用于改善流动性和地产项目交付工作。

只是公司努力推进潜在项目的出售工作在2023年遇到了困难。远洋集团表示,市场买家逐步减少,资产处置难度变大、周期变长,处置落地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第三,在控制成本方面,远洋集团严控管理费用支出(包括高管团队降薪、人员精简等措施),及时调整投资拿地节奏。在「金融16条」等政策支持下,部分非公开市场债务寻求展期,竭力确保了公开市场债务按期兑付。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开市场累计净还款超人民币200亿元。

但从2023年7月以来,在行业销售表现继续走弱的形势下,集团尝试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未果,账面可动用资金几近枯竭,公司债券按期足额兑付存在较大困难。

超300亿短债端口

种种无奈的背后,凸显的是远洋集团面临的现金流困境。远洋集团最新半年报还没发出,而根据此前的2022年报来看,集团的现金流已显紧张。

从其账面的资金来看,截至2022年底,远洋集团现金资源总额仅93.86亿元(含受限制银行存款);一年内到期的短债则有380.92亿元,2021年这一数据还是186.68亿元;同时,远洋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从前一年的72.82%上升到80.54%,流动比率从2021年的1.65跌至1.40,而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市房企流动比率均值为1.72。

现金流远远覆盖不了短债,资金匮乏的账面资金和短期的债务压力,造成了远洋的流动性困境。

尽管形势严峻,但远洋集团到目前为止仍保持着零违约的纪录,这离不开其背后实力雄厚的大股东支持。在本轮延兑危机下,作为大股东的中国人寿也出马干预经营,6月25日,远洋集团董事局进行了一次换新,新上任的3位董事来自中国人寿,1位来自大家人寿。

市场消息称,两家股东还成立联合工作组进驻,聘请了中金公司作为财务顾问,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远洋集团的经营情况”。

中国人寿曾在过去以各种形式为远洋提供流动性支持,只是大股东如今能否再次出手驰援还是未知数。在业内人士看来,远洋目前的资产负债尚未查清,在摸清情况之前,大股东可能不会轻易施救。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